鼻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鼻孔;鼻腔。
《灵枢经·刺节真邪》:“刺邪以手坚按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於针也。”《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蛇通鼻窍来共往, 三娘 时下好懽欣。” 明 陆粲 《庚巳编·人魂出游》:“又 嘉定 有士人尝访一僧,值其方睡,因坐榻前待之,忽见一小蛇自僧鼻窍中出,蜿蜒至地。”
引证解释
⒈ 鼻孔;鼻腔。
引《灵枢经·刺节真邪》:“刺邪以手坚按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於针也。”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蛇通鼻窍来共往, 三娘时下好懽欣。”
明陆粲《庚巳编·人魂出游》:“又嘉定有士人尝访一僧,值其方睡,因坐榻前待之,忽见一小蛇自僧鼻窍中出,蜿蜒至地。”
鼻窍的网络释义
鼻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鼻 | 毗至 | 並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bʰi | bjiih/bi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穴,巧声。本义:孔,洞)
(2) 同本义
空中而多窍。——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窍穴(洞穴;窟窿);窍隙(孔洞;缝隙);窍星(小洞);窍坎(洞穴);窍窦(孔穴);窍凿(洞穴);窍木(中空之木)
(4) 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 。如:七窍流血;上窍;下窍;七窍;九窍;窍牖(指九窍)
(5) 比喻事情的关键或要害 。如:窍窦(窍门);窍奥(关键,要害);窍要,窍眼(关键;要害);窍诀(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