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

bí jū [bi ju]
注音 ㄅ一ˊ ㄐㄨ

词语释义

鼻疽 bíjū

(1) 马、驴、骡等牲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鼻涕

glanders

引证解释

⒈ 马、骡、驴中蔓延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通常马为慢性,骡、驴为急性。人、骆驼和猫等亦能感染。病原为鼻疽杆菌。急性鼻疽的病状为呼吸迫促,咳嗽,流脓样鼻涕,鼻黏膜和皮下形成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病畜日见瘦削,以至死亡。

鼻疽的网络释义

鼻疽

  • 鼻疽属于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是不运动的革兰阴性鼻疽假单胞菌。人对鼻疽十分易感,主要是接触感染动物引起。其症状是在鼻腔、喉头、气管黏膜或皮肤形成特异的鼻疽结节、溃疡或瘢痕,在肺脏、淋巴结或其他实质性器官产生鼻疽结节。可通过病原学及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
  • 鼻疽造句

    “马鼻疽乃因人体上先有疮而乘马,马汗及毛入疮中”而引起。
    一战中,德军利用马鼻疽、炭疽病菌袭击协约国军队的人员和马匹,这是所谓生物武器使用的先河。
    污染水容易引发肠道、皮肤传染等疾病,而经水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伤寒、痢疾、霍乱以及马鼻疽、钩端螺旋体病、肠炎等。
    分离获得的类鼻疽杆菌在抗血清和补体的作用下,进行了青霉素药敏试验和型菌的形成试验。
    鼻疽病一种传染性的,通常是马和马科动物的致命疾病,由细菌引起的。
    此外,在弗拉基米尔州波克罗夫市还有一个工厂,专门生产杀伤牲畜武器的工厂,以破坏敌国农业与社会经济,武器类型以马鼻疽为主。
    类鼻疽是感染造成的鼻疽杆菌。
    昨天上午,花都一马场饲养的马匹发生疑似疫情,经采血送样检测后确诊为马鼻疽。
    类鼻疽是会造成致死性的感染。
    这些部队制造了霍乱、鼠疫、炭疽病、伤寒和鼻疽病等各种传染疾病,其病源体用细菌、蛇毒、鱼毒、氰化物和砒霜等配制出来。
    办法规定,实行强制扑杀重大动物疫病的范围在过去的口蹄疫、禽流感的基础上,扩大到炭疽、布病、奶牛结核病、新城疫、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等。
    鼻疽是一种需氧细菌,它是鼻疽病或者惠特莫尔氏病的形成原因。
    农业局卢炽根总兽医师表示,马属动物疫病包括非洲马瘟、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马脑脊髓炎、亨德拉病及体表寄生虫等。
    目的建立白化豚鼠类鼻疽动物模型。
    与职业有关的皮肤病多见于因接触化学物质而致的疾病,如氯化物痤疮、麦粉湿疹以及与屠宰业有关的急性传染病如炭疽、马鼻疽等。
    在免疫过程中免疫血清和抗原与自然鼻疽患马血清和抗原呈现相同之反应域,抗原滴度不因血清不同而有所变动。
    目的探索一种对类鼻疽病简便、有效的编码护理诊断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死亡率。
    鼻疽病传染严重,养家畜的家庭一定要做好防范。
    皮肤'''型'''鼻疽主要影响皮肤和淋巴血管表面的一种慢性鼻疽'''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有计划地使用炭疽和马鼻疽来攻击敌国士兵。

    汉字详情

    [bi]
    部首: 1401
    笔画: 14
    五笔: TH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WML
    四角: 26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bʰibjiih/bih
    [ju]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EGD
    五行:
    仓颉: KBM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且声。本义:毒疮) 同本义。在皮肉深处的叫疽 。如:疽疣(毒疮和赘疣);疽食(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疽肠(犹言狠毒的心肠);疽肿(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英文翻译

    ulcer, carbuncle, abscess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ii1 [客语拼音字汇] z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余平聲開口三等tsʰĭochio/civ

    鼻疽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