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虫

bí tì chóng [bi ti chong]
繁体 鼻涕蟲
注音 ㄅ一ˊ ㄊ一ˋ ㄔㄨ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蛞蝓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蛞蝓》。 比喻驽弱﹑做事不干脆利索的人。

词语解释

  1. 蛞蝓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蛞蝓》。

  2. 比喻驽弱、做事不干脆利索的人。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老头子火了:‘你倒是去跟那种鼻涕虫,过几天试试看。’” 古华 《相思树女子客店》七:“干革命干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倒不如一个社办小店的合同工、鼻涕虫。”

引证解释

⒈ 蛞蝓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蛞蝓》。

⒉ 比喻驽弱、做事不干脆利索的人。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老头子火了:‘你倒是去跟那种鼻涕虫,过几天试试看。’”
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店》七:“干革命干了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倒不如一个社办小店的合同工、鼻涕虫。”

鼻涕虫的网络释义

鼻涕虫 (蛞蝓科陆生软体动物)

  • 由蜗牛转变而来,现生种类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一般黄绿相间,在马来西亚沙巴地区海拔1900多米的山区森林中多有发现。
  • 鼻涕虫造句

    原来软和硬是相对的,当女人把男人当成一棵大树的时候,可以像根藤那样腻在上面。但如果当妈的把男人护在伞下,成天我儿长我儿短地叫唤,女人会觉得这个男人就像个鼻涕虫,穿着开裆裤,使她完全失去对雄性的景仰。
    灭虫?在花园里的平底圆盘里倒点可乐,鼻涕虫神马的就没了。
    篮球场上同学们呼天喊地的热闹,唯有鼻涕虫一个人默默的在场角边撇着内八字拍着球,孑孓着,踟蹰着。
    今天我跟喜欢的人去约会了。晚上吻别时,我感觉像是吻了一只奄奄一息的鼻涕虫。。
    他们将死于感染,而“鼻涕虫”则保持健康。
    “像个鼻涕虫,”玛丽娜没劲地说,“很恶心。”。
    赫特人贾巴是个可恶的匪徒鼻涕虫,外环星域远近闻名的犯罪集团首脑。
    海洋鼻涕虫把大部分的海藻消化掉,但是色素体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象蜗牛、鼻涕虫发出毁灭的警告。
    鼻涕虫想娶蜗牛为妻。蜗牛说:冷得就剩点鼻涕了,也不买套房子,别做白日梦了!鼻涕虫说:有房子又咋样?你还不是做一辈子房奴,何况还是蜗居!
    一旦接触土壤表面,这条“鼻涕虫”就会发生另一种变形:大部分细胞变成一个硬柄,其余则的爬到顶端形成一个黏黏的孢子球。
    那小东西长得活像一只鼻涕虫,这给了捕食者一个信号:我可不是好吃的东西。
    盘基网柄菌的祖先可能已经进化出了一些能力。他们可以形成“鼻涕虫”,也可以形成柄使孢子离开地面,以便有更好的传播机会。
    事实上,一些裸鳃类动物因吃了有毒海绵也带有了毒素,使得像这种鼻涕虫的生物它们自己也对掠食者会造成致命的毒害。
    彭茨勒问我:“你有没有掀起一块石头看到下面有鼻涕虫、马陆等丑陋的动物爬出来?我们就是喜欢看它们。”。
    “鼻涕虫”要形成柄时,会有更多的阿米巴死去,以保证其它的活下来。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形成“鼻涕虫”的大部分阿米巴原虫彼此关系密切。
    如果他向那个鼻涕虫小矮子妥协哪怕一次,他就会被“罗尼,做这个”和“罗尼,做那个”的命令困扰一辈子。
    能够吸引并淹死鼻涕虫与蜗牛。
    我小时侯吃蠕虫,蛇和鼻涕虫。

    汉字详情

    [bi]
    部首: 1401
    笔画: 14
    五笔: TH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WML
    四角: 26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bʰibjiih/bih
    [t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UXT
    五行:
    仓颉: ECNH
    四角: 3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ʰieithex/thej
    chóng [chong]
    部首: 603
    笔画: 6
    五笔: JHN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MI
    四角: 5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xĭwəihyoix/xv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