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根

bí gēn [ bi gen]
注音 ㄅ一ˊ ㄍㄣ

词语释义

1.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2.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

词语解释

  1. 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泉州 有客 卢元钦 染大疯,惟鼻根未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肉尸》:“鼻根、鼻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她这样想着,突然间鼻根一酸,眼泪涌上了美丽的眼圈。”

  2. 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

    宋 陶穀 《清异录·陈设·青纱连二枕》:“ 舒雅 作青纱连二枕,满贮酴醿木犀瑞香散蕊,甚益鼻根。” 清 龚自珍 《五重义证》:“又 观世音 用耳根, 香积佛 众香世界 用鼻根, 智者大师 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証。”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五官之谓五根,译佛书语也, 惠 、 潮 、 嘉应 之客籍,谓耳为耳根,谓鼻为鼻根。”参见“ 六根 ”。

引证解释

⒈ 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泉州有客卢元钦染大疯,惟鼻根未倒。”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检肉尸》:“鼻根、鼻準。”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她这样想着,突然间鼻根一酸,眼泪涌上了美丽的眼圈。”

⒉ 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参见“六根”。

宋陶穀《清异录·陈设·青纱连二枕》:“舒雅作青纱连二枕,满贮酴醿木犀瑞香散蕊,甚益鼻根。”
清龚自珍《五重义证》:“又观世音用耳根, 香积佛众香世界用鼻根, 智者大师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証。”
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五官之谓五根,译佛书语也, 惠、潮、嘉应之客籍,谓耳为耳根,谓鼻为鼻根。”

鼻根的网络释义

鼻根

  • 为鼻梁上端两眶之间的部分。
  • 鼻根点位于鼻的上部,为额鼻缝和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此测点在眉间甚为突出的个体中较易确定。确定方法:将拇指和食指按放在鼻根部(鼻梁最凹处的稍上方),用食指触摸鼻根外侧部的骨缝,然后由此横向正中线的部位以探得此侧点
  • 汉字详情

    [bi]
    部首: 1401
    笔画: 14
    五笔: TH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WML
    四角: 26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bʰibjiih/bih
    gēn [gen]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AV
    四角: 47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艮( 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2)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根荄(根。荄: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4)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

    根,始也。——《广雅·释诂一》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韩非子·解老》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

    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后汉书·宋弘传》

    然病之生也,有根有柢。——陈亮《与彭子寿祭酒》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宋· 苏轼《李君山房记》

    (5) 又如:祸根(祸事的根源;引起灾祸的人或事物);根浅门微(根基浅,门第低微);根儿(根本);根气(根基。指禀赋、气质);根儿里(根本;本来);根苗(兆头,开头)

    (6) 物体的下部,基部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唐· 白居易《早春》

    (7) 又如:根下(物体的根基附近);墙根;堤根;根前(跟前)

    (8) 痼疾

    自去夏侵暑,入此秋变,头齿眩疼,根痼渐剧。——《宋书·颜延之传·自陈表》

    (9) 又如:根疵(痼疾)

    (10) 佛学名词。佛家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 。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泛指禀赋);根力(指五根和五力);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根缘(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

    (11) 数学名词。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式的解;方根的简称

    (12) 化学名词。即带电的基 。如:硫酸根;氨根

    (13) 延续后代的子孙

    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相府小史夏堪碑》

    (14) 又如:根嗣(长子);根谱(犹族史);根祖(祖宗)

    〈动〉?

    (1) 植根

    半生无根着,飘转如断梗。——金· 元好问《出京》诗

    (2) 又如:根着(植根于地)

    (3) 杜绝;根除

    若攻之不根,是养疾疴于心腹也。——《后汉书·西羌传论》

    (4) 又如:根株

    (5) 根究;追究

    其己为民间侵耕地土,更不根究,盖以本议欲以见在牧地,给与民耕,岂可却根究己耕之地,重为搔扰。——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剳子》

    (6) 又如:根勘(彻底查究);根究着实(追根究底,打听清楚);根刷(根刮,彻底清查;彻底搜求);根穷(彻底追查)

    (7) 通“跟” 。如:根寻(跟踪查找);根捕(跟踪缉捕);根索(跟踪,搜求或追查)

    量词

    (1) 用于条形物 。如:一根竹竿;三根电线杆

    (2) 具有适合一定目的的长度、强度或结构的线、纱、带、绳、金属丝或电缆的数目 。如:一根带刺的铁丝网线也没有

    英文翻译

    root, base(d on);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en1 gin1 [宝安腔]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n1 [客英字典] gin1 [海陆丰腔] gin1 gen1 [台湾四县腔] gin1 gen1
    ◎ 潮州话:geng1(kurng) [揭阳]gêng1(keng) [潮阳]ging1(k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痕平聲開口一等kənk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