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彰

zhāo zhāng [ zhao zhang]
注音 ㄓㄠ ㄓㄤ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昭彰 zhāozhāng

(1) 显而易见;深重;远扬

丑行昭彰
信义昭彰。——· 李朝威《柳毅传》
flagrant; evident; clear; manifest

词语解释

  1. 亦作“ 昭章 ”。昭著;显著。亦谓使彰明。

    《汉书·王莽传上》:“昭章先帝之文功,明著祖宗之令德。”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唐李听神道碑》:“ 听 父子为 唐 名将,其勋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 清 林则徐 《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夫杀人者死,天理昭彰,无论 中国 外夷,一命总须一抵。”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六:“这一对暴发的大总统和副总统,昭彰的报应出现了。”

  2. 光耀。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章云汉,暉丽日月。”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昭章文物,皆摛锦之相连。”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昭彰帝纪,炳蔚人文。”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昭章”。

⒉ 昭著;显著。亦谓使彰明。

《汉书·王莽传上》:“昭章先帝之文功,明著祖宗之令德。”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李听神道碑》:“听父子为唐名将,其勋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
清林则徐《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夫杀人者死,天理昭彰,无论中国外夷,一命总须一抵。”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六:“这一对暴发的大总统和副总统,昭彰的报应出现了。”

⒊ 光耀。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章云汉,暉丽日月。”
唐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昭章文物,皆摛锦之相连。”
前蜀杜光庭《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昭彰帝纪,炳蔚人文。”

昭彰的国语词典

华茂、显著。南朝梁.萧统《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渊明集序》:「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九.唐李听神道碑》:「听父子为唐名将,其勋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也作「昭章」。

昭彰的网络释义

昭彰

  • 昭彰,汉语词汇。
  • 拼音:zhāo zhāng
  • 释义:显著;彰明;功业昭彰|罪恶昭彰。
  • 昭彰造句

    天理昭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群众都拍手称快。
    犯罪分子是有所顾忌的;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
    我发了个电报,报道了那个臭名昭彰的组织的罪恶昭彰。
    天理昭彰,铤而走险、作奸犯科的人是难逃法网的。
    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再强词夺理了。
    现作者的观念。它分明告诉读者,一个好女性只有严守闺训,严守礼教,即使在动荡不安的封建社会里,也可以名节昭彰天下,受到推崇。作者妇女观中落后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不承认世界有这些罪恶昭彰的过错。
    平等永远不是当我说我出柜的时候,你们在那里为我摇旗呐喊,反而是因为你们在摇旗呐喊的过程当中,把这种不平等显得额外的昭彰。
    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强词夺理了。
    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
    南霸天是个罪恶昭彰的大恶霸。
    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死有余辜。
    这么多已经违法犯罪的官员,其中至少有一些属于劣迹昭彰,但并没有看到各地、各级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撤职案。
    老杨说的不错,半个石碑西而已,我们立派之时就曾说过,誓在华夏、统辖天下,整顿秩序、消灭鼠类,还我乾坤朗朗天理昭彰。
    其目的是“以备彼党准备破坏”革命,”逆迹昭彰,万人共睹“。
    虽然杨世海在村里恶名昭彰,但出了村,来到龙家寨、石场乡,就像换了一个人。
    一个劣迹昭彰之人能够顺利当上国家官员,这并非偶然的、官场集体失明的结果。
    叔父仔细一看才恍然,原来是谯郡三大豪族的膏粱年少,四个少年在谯郡恶名昭彰,无人不知。
    于此,史迹昭彰斑斑可考,本文于此立论。
    如今西方世界社会上的人爱吹毛求疵,要在众目昭彰之下当英雄也许不容易。

    汉字详情

    zhāo [zhao]
    部首: 429
    笔画: 9
    五笔: J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SHR
    四角: 6706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2) 同本义

    昭,日明也。——《说文》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楚辞·大招》

    (3) 又如:昭式(光明的法度);昭列(光明);昭衍(光明广布);昭亮(明亮);昭美(光明美好)

    (4) 彰明,显著

    所以昭炯戒。——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昭升(显著地升闻);昭名(显著的声名);昭灼(明显;显著);昭明(显明;显著);昭速(明显地招引)

    名词

    (1) 光;亮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2) 又如:昭回(晨辰光耀回转);昭耀(光耀);昭晳(光亮)

    (3) 古时宗法制度 ,宗庙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又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

    (4) 姓

    动词

    (1) 显扬;显示

    昭陛下圣明。——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昭畅(大大发扬);昭文(显扬文采);昭武(显扬武威)“炤”

    英文翻译

    bright, luminous; illust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ciu1 ziu1
    ◎ 客家话:[宝安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eu1 [东莞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台湾四县腔] zau1 zeu1 [梅县腔] zhau1 shau1 [海陆丰腔] zhau1 [陆丰腔] z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遙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tjeu
    zhāng [zhang]
    部首: 326
    笔画: 14
    五笔: UJ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JHHH
    四角: 0242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彡从章,章亦声。章,显著;彡( shān),加上修饰。本义:明显,显著)

    (2) 同本义

    彰,文彰也。——《说文》

    彰,明也。——《广雅·释诂四》

    彰厥有常。——《书·皋陶谟》

    义理之道彰。——《吕氏春秋·怀宠》

    嘉言孔彰。——《书·伊训》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得势益彰。——《史记·货殖列传》

    何忧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彰弥(更加显著;越发暴露);彰明昭著(彰明较著。形容非常显明);彰著(明显;显著)

    (4) 文采美盛鲜明

    圣谟洋洋,嘉言孔彰。——《书·伊训》

    (5) 又如:彰显(昭著的事实);彰施(明施)

    动词

    (1) 表扬,表彰

    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书·毕命》

    (2) 又如:彰往考来(彰明往事,考察未来);彰宣(显扬,宣示);彰扬(宣扬;传扬)

    (3) 揭示,表露

    责攸之、 瑀、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彰败(揭破;败露);彰明(颁示;昭示);彰闻(广为传闻)

    英文翻译

    clear, manifest, obv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ong1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梅县腔] zhong1 [宝安腔] zong1 [海陆丰腔] zh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jang/tjangt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