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

wéi tuó [ wei tuo]
繁体 韋馱
注音 ㄨㄟˊ ㄊㄨㄛˊ

词语释义

=梵文:Skanda。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此外,佛教中还有另外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有的人把韦驮天和韦天将军相混)。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这时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说,佛原先答应给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准备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奋起直追,刹时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赢得了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世称韦驮菩萨,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杵。#####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二天。

词语解释

  1.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 增长天王 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唐 道宣 载其事,谓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 韦驮 急追取还,以授 道宣 。后佛教因以 韦驮 为护法神,亦称护法 韦驮 ,并置其像佛寺中,著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 弥勒佛 之后,正对 释迦牟尼佛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护法神曰:‘走,走!如不走,交你认得三洲感应护法 韦驮尊天 手中宝杵!’”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才进得古刹迴廊,参了 韦驮 ,謁了金刚。”参阅《金光明经·鬼神品》。

引证解释

⒈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 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后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著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参阅《金光明经·鬼神品》。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护法神曰:‘走,走!如不走,交你认得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手中宝杵!’”
清侯方域《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李渔《奈何天·误相》:“才进得古刹迴廊,参了韦驮,謁了金刚。”

韦驮的国语词典

胡语的音译。佛教的护法神,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著释迦牟尼佛像。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杵。

韦驮的网络释义

韦驮

  • 韦驮(Skanda)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
  • 韦驮造句

    武术对纯来说可就太容易了,她一会儿是二郎拳,一会儿是韦驮拳。
    由于有两位弟子得到陈上师及韦驮菩萨的感应指点,我已为这将出版的书写了一篇短短的前言。
    韦驮菩萨住在前殿,每天看着僧人们往来背水,深为他们的坚韧不拔所感动,发心要帮信陡们解决吃水困难。
    我所写的妈尼符可以火化以得到韦驮菩萨的协助。
    弥勒佛背后,手执金刚的韦驮立像形象威武。
    后面,正对主殿,是佛的守护者韦驮的雕像,由整块香樟树雕刻而成。

    汉字详情

    wéi [wei]
    部首: 437
    笔画: 4
    五笔: FN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S
    四角: 50027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舛( chuǎn),舛像两脚相对形。意为违背。囗声。韋是違的初字。本义:违背) 同本义

    韦,相背也。……经传多以违为之。——《说文》

    五音六律,依韦响昭。——《汉书·礼乐志》

    〈名>

    (1) 熟皮,去毛熟治的皮革

    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违背,故借以为皮韦。按,熟曰韦,生曰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韦,柔皮也。——《字林》

    凡兵事韦弁服。——《周礼·司服》

    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国语·晋语》。注:“韦藩,韦蔽前后。”

    乘韦先牛十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韦弁(古冠名。皮帽);韦柔(性格软弱);韦带(以韦皮为带,无饰,古代未仕者之服饰);韦裳(熟皮制的衣裳)

    (3) 皮绳

    无待韦弦。——《王文宪集序》。注:“韦,皮绳也。”

    (4) 又如:韦布(韦带布衣;借指普通百姓);韦弦(皮绳和弓弦。前者柔韧,后者坚直,比喻缓急。也比喻箴规,矫治);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然后用韦皮编联起来,称为韦编。后世用为一般古籍的代称)

    (5) 计算圆周的量词。通“围”

    是日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汉书·成帝纪》

    (6) 古国名 ,豕韦的简称。春秋时卫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诗·商颂·长发》

    (7) 姓。如:韦苏州之淡雅(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曾任苏州刺史,故称。他的诗,风格恬淡自然);韦驮(佛教守护之一);韦驮尊天(印度婆罗门所侍奉的天神)

    (8) 韦伯的简称

    英文翻译

    tanned leather; surname; simplified form of KangXi radical number 178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

    tuó,duò [tuo,duo]
    部首: 320
    笔画: 6
    五笔: CDY
    五行:
    仓颉: NMK
    四角: 74180

    详细解释

    duò

    名词

    (1) 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 。如:驮垛(又称驮担、驮装、驮子。捆扎成垛供驮运的货物或行李)

    (2) 另见 tuó

    tuó

    动词

    (1) (形声。从马,大声。本作“佗”。《说文》:“负何也。”本义:骡马负载东西)

    (2) 同本义

    驮,负物也。——《说文新附》

    其奇畜则橐佗。——《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橐佗,言能负橐囊而驮物也。”

    (3) 又如:驮绳(捆缚负载之物所用的绳子);驮银;驮背(( tuóbēi)。牲口负载东西);驮骡(专用来驮东西的骡子);驮家(驮户。专事驮运业务的人家);驮畜(专门用于驮东西的牲畜)。引申为用背负载。如:驮不动

    (4) 挨;受

    丫头驮打,丫头驮骂,丫头也是爷娘生,夫人打我,少打几下。——赵景深辑《古代儿歌资料》

    (5) 另见 duò

    英文翻译

    carry on 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to4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