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陀
注音
ㄨㄟ ㄊㄨㄛˊ
词语释义
盘曲蛇行貌。
词语解释
盘曲蛇行貌。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赤鳞黄龙,逶陀结纠。”
引证解释
⒈ 盘曲蛇行貌。
引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赤鳞黄龙,逶陀结纠。”
逶陀的网络释义
逶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委声。本义:弯曲而绵延不断的样子) 同本义逶,逶迆,袤去之貌。——《说文》
望旧邦兮路逶随。——《楚辞·九思·逢尤》
(2) 秩如:逶随(迂曲遥远的样子);逶丽(曲折盘旋的样子)
英文翻译
winding, curving; swagger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vui1 [宝安腔] wui1 [台湾四县腔] wi1 [梅县腔] wi1 wui1
◎ 潮州话:威2(委)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vui1 [宝安腔] wui1 [台湾四县腔] wi1 [梅县腔] wi1 wui1
◎ 潮州话:威2(委)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逶 | 於爲 | 影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支B | 止 | qye/we | ʔĭwe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阜(
),它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倾斜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罢池陂陀,下属江河。——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名词
(1) 山冈
藉草各小憩,侧身复登陀。——元· 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
(2) 团状物
把棍子望小妖头上砑了一砑,可怜就砑得像个肉陀。——《西游记》
(3) 沙陀的简称
陀,沙陀, 后唐始兴之地。——《正字通》
(4) ∶形容数量很少
黄菊东篱栽数科,野菜西山锄几陀。——元· 曾瑞《端正好》
英文翻译
steep bank, rough terrain
方言集汇
◎ 粤语:to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o2 [客英字典] to2 [海陆丰腔] to2 [客语拼音字汇] to2 [陆丰腔] to3 [宝安腔] to2 [梅县腔]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 潮州话:to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o2 [客英字典] to2 [海陆丰腔] to2 [客语拼音字汇] to2 [陆丰腔] to3 [宝安腔] to2 [梅县腔]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駝 | 徒河 | 定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da | dʰ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