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
词语释义
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
泛指古籍。
词语解释
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絶。”后以“韦编”借指《易》。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 紫霄峯 下絶韦编,旧隐 相如 结韈前。”自注:“ 元君 旧隐 庐山 学《易》。”
泛指古籍。
唐 周弘亮 《除夜书情》诗:“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今汝萤火曾亲,蠹书堪读,可将玉管,从事韦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始点漆於韦编,继操刀於简版。”参见“ 韦编三絶 ”。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
引《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絶。”
后以“韦编”借指《易》。 唐杨炯《<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
唐许浑《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紫霄峯下絶韦编,旧隐相如结韈前。”
自注:“元君旧隐庐山学《易》。”
⒉ 泛指古籍。参见“韦编三絶”。
引唐周弘亮《除夜书情》诗:“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明陈汝元《金莲记·慈训》:“今汝萤火曾亲,蠹书堪读,可将玉管,从事韦编。”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始点漆於韦编,继操刀於简版。”
韦编的国语词典
韦,熟皮。韦编指古代未发明纸前,用竹简书写,然后用皮绳编联成册。后作为书籍的代称。
韦编的网络释义
韦编
韦编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舛(
),舛像两脚相对形。意为违背。囗声。韋是違的初字。本义:违背) 同本义韦,相背也。……经传多以违为之。——《说文》
五音六律,依韦响昭。——《汉书·礼乐志》
〈名>
(1) 熟皮,去毛熟治的皮革
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违背,故借以为皮韦。按,熟曰韦,生曰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韦,柔皮也。——《字林》
凡兵事韦弁服。——《周礼·司服》
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国语·晋语》。注:“韦藩,韦蔽前后。”
乘韦先牛十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韦弁(古冠名。皮帽);韦柔(性格软弱);韦带(以韦皮为带,无饰,古代未仕者之服饰);韦裳(熟皮制的衣裳)
(3) 皮绳
无待韦弦。——《王文宪集序》。注:“韦,皮绳也。”
(4) 又如:韦布(韦带布衣;借指普通百姓);韦弦(皮绳和弓弦。前者柔韧,后者坚直,比喻缓急。也比喻箴规,矫治);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然后用韦皮编联起来,称为韦编。后世用为一般古籍的代称)
(5) 计算圆周的量词。通“围”
是日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汉书·成帝纪》
(6) 古国名 ,豕韦的简称。春秋时卫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诗·商颂·长发》
(7) 姓。如:韦苏州之淡雅(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曾任苏州刺史,故称。他的诗,风格恬淡自然);韦驮(佛教守护之一);韦驮尊天(印度婆罗门所侍奉的天神)
(8) 韦伯的简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2) 同本义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名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 。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