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灵走石

biān líng zǒu shí [ bian ling zou shi]
繁体 鞭靈走石
注音 ㄅ一ㄢ ㄌ一ㄥˊ ㄗㄡˇ ㄕˊ

词语释义

丹溪黄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修炼,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遂得相见,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之,但见白石而还。初平与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见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后因以"鞭灵走石"为神人叱石成羊的典故。

词语解释

  1. 丹溪 黄初平 ,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 金华山 石室中修炼,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遂得相见,问 初平 羊何在?曰近在山东。

    初起 往视之,但见白石而还。 初平 与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见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后因以“鞭灵走石”为神人叱石成羊的典故。 宋 程俱 《读<神仙传>》诗:“鞭灵走石纔一戏,骑麒上天亦徒尔。”

引证解释

⒈ 丹溪黄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修炼,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遂得相见,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 初起往视之,但见白石而还。 初平与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见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后因以“鞭灵走石”为神人叱石成羊的典故。

宋程俱《读<神仙传>》诗:“鞭灵走石纔一戏,骑麒上天亦徒尔。”

汉字详情

biān [bian]
部首: 901
笔画: 18
五笔: AFWQ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TJOMK
四角: 415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2) 同本义 泛指鞭子

鞭,驱也。——《说文》

其左执鞭弭。——《国语·晋语》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骏马不劳鞭。——唐· 李白《赠友人》

(3) 又如:鞭影(马鞭的影子。后以比喻警戒策勉);鞭镫(马鞭与马镫);鞭弭(马鞭和弓)

(4) 竹根

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张蠙《新竹》

(5) 又如:鞭笋(植物名。指竹子的根茎生长于地下);鞭茁(初生的鞭笋)

(6)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 。如:教鞭

(7) 古代一种兵器 。如:三棱鞭;钢鞭;九节鞭

动词

(1) 打马。泛指鞭打

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 又如:鞭牛(鞭打春牛以示迎春);鞭石(用鞭击石);鞭草(以鞭击草);鞭楚(用黄荆木条鞭打人)

(3) 古刑名。鞭笞罪人的刑罚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曰。——《史记·伍子胥列传》

(4) 又如:鞭尸(以鞭抽打尸体。指严厉责罚已死的罪人);鞭墓(即鞭尸);鞭刑(古时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法)

英文翻译

whip; whip; string of firecracker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en1 bin1 [梅县腔] bien1 bin1 [东莞腔] ben1 [陆丰腔] pian1 [客英字典] bien1 bin1 [台湾四县腔] bie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an1 [宝安腔] ben1 b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卑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pĭɛnpjen/pien
líng [ling]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V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SMF
四角: 17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巫,靈( líng)声。本义:巫)

(2)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灵连踡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灵偃蹇兮姣胶。——屈原《东皇太一》

(3) 又如:灵子(指巫。以舞导引神的人)

(4) 神灵

天神曰灵。——《尸子》

灵者,神也。——《风俗通》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合五岳与八灵兮。——《楚辞·怨思》。注:“八方之神也。”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

(5) 又如:灵神(神灵);灵祗(神明;神灵);灵霄殿(天帝的神殿);灵怪(神怪);灵圣(灵验,指神鬼显灵);灵圣儿(指神佛塑像中放置的金属作的心脏象征物);灵河(书中虚拟的仙河);灵槎(神仙乘的木筏);灵山(佛家称灵鹫山为灵山。佛祖居处。也泛指仙山)

(6) 灵魂

经始灵台。——《诗·大雅·灵台》

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故谓之灵台。——《礼记·明堂位》卢注

藏之于灵室。——《素问·气交变大论》。注:“谓灵兰室,黄帝之书府也。”

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吾灵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倘有灵。——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灵爽(灵魂);灵表(仪表);灵明(指心灵);灵知(指心灵);灵界(佛家语。指云魂所住的世界)

(8) 敬辞。用以称有关鬼神的事物。对死者的敬称

在缸内画上灵符。——清· 钱彩等《说岳全传》

(9) 又如:灵床子(人死后虚设的坐卧之具,供祭尊用;又指供在灵床上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灵幡(殡葬时所持之幡,上写有表明死者身分的文字);灵符(道士画的图形。迷信者认为可用于驱使鬼神、祭祷和治病等);灵前(灵位之前)

(10) 灵柩的简称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曹植《赠白马王彪》

(11) 又如:停灵;起灵;灵榇

(12) 指人的精神状态

不可内于灵台。不可入于灵府。——《庄子·德充府》。注:“皆谓心也。”

(13) 又如: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灵明(指“心”,即主观精神)

(14) 通“軨”。窗中竖木

载葱(即窗)灵,寝于其中而逃。——《左传·定公九年》。疏:“贾逵曰:‘葱灵,衣车也。’然则此车前后有蔽,两旁开葱,可以观望;忽中竖木,谓之灵。今人犹名葱木为灵子。”

(15) 指天、地、日、月等尊称及物品名

辰之神为灵星。——《风俗通》

灵星,火星也。——蔡邕《独断》

(16) 又如:灵景(日光);灵汉(银河);灵图(指天子的地位);灵辉(太阳的光辉)

(17) 威灵;福气,福分

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左传·隐公三年》

受天之祐,享鬼神之灵。——《汉书·董仲舒传》

(18) 通“苓”。茯苓

伏灵者,千岁松根也。——《史记·策列传》

(19) 通“舲”。有窗的小船

横大江兮扬灵。——《楚辞·九歌·湘君》

(20) 通“令”。命令、法令

或问循吏,曰:吏也。游侠,曰:窃国灵也。——《法言·渊骞》

(21)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良”。善,美好

灵,善也。——《广雅》

吊由灵。——《书·盘庚》

丕灵承帝事。——《书·多士》

灵雨既零。——《诗·鄘风·定之方中》

积仁为灵。——《说苑·修文》

(2) 又如:灵辰(良时);灵波(美妙的水波);灵姿(美好的仪表)

(3) 灵活;有灵性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 刘禹锡《陋室铭》

(4) 又如:机灵(聪明伶俐);灵矫(灵巧的飞翔);灵透(机灵聪明);灵变(灵活变通;灵敏轻巧);灵断(明敏的判断);灵变(灵活变通);心灵手巧;灵修(能神明远见的人。比喻国君);灵鉴(明敏的观察,英明的见解);灵主(圣明的君主)

(5) 应验;灵验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灵神(灵验);灵丹(灵药,神奇有效的丹药);灵砂(道家炼出的所谓长生不老药);灵异(神奇而怪异);灵武(超绝的勇武);灵芬(神奇的芬芳)

英文翻译

spirit, soul; spiritual world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郎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lieŋleng
zǒu [zou]
部首: 716
笔画: 7
五笔: FHU
五行:
仓颉: GYO
四角: 40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 同本义

走,趋也。——《说文》

来朝走马。——《诗·大雅·緜》

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

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

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

扁鹊望 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飞沙走砾。——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

(4) 逃跑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已而燕军攻 安平,城坏, 齐人走,争涂。——《史记·田单列传》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 假亡走 楚。——《史记·项羽本纪》

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 又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 往。奔向某地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淮南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 唐· 杜牧《阿房宫赋》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晁错《论贵粟疏》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

(8) 泄漏

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 又如: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走阳(精泄不止;遗精);走话(说话泄露秘密);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

(10) 丧失,失去

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11) 又如:走油(旧法用桐油漆饰器物,油饰融褪,称为“走油”);走板(唱歌时不合节拍);走失(丧失;丢去);走泄(放泄,流失)

(12) 步行 。如:走班(行走的序列);走差(服役奔走)

(13) 遵循;沿着 。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

(14) 拜访,访问 。如:走娘家;走亲戚

(15) 旅游 。如:走遍全国

(16) ∶滚开,离开 。如:走吧,你这号人物,在这一带是没有人要的

(17) 改变 。如:走作(走样;出错);走了大褶儿(出了大错);走色(变色;褪色);走局,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

名词

(1) 泛指兽类

上无逸飞,下无遗走。——汉· 张衡《西京赋》

(2) 车轮

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墨子》

(3) 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建德新墙》

(4) 又如:走吏(供奔走的小吏);走史(走使。指仆役);走胥(小吏);走脚(跑腿)

英文翻译

walk, go on foot; run; lea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eu3 [客英字典] zeu3 [沙头角腔] tsieu3 [梅县腔] zeu3 [台湾四县腔] zeu3 [陆丰腔] zeu3 [东莞腔] zeu3 [宝安腔] ziu3 [客语拼音字汇] zeu3
◎ 潮州话:z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苟上聲開口一等cux/zovtsəu
shí,dàn [shi,dan]
部首: 517
笔画: 5
五笔: DG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3 sek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ʑĭɛkzj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