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赶车时鸣鞭吆喝的声音。
孙犁 《白洋淀纪事·游击区生活一星期》:“每个街口走出牛拖着的犁车,四处是鞭哨。”
引证解释
⒈ 赶车时鸣鞭吆喝的声音。
引孙犁《白洋淀纪事·游击区生活一星期》:“每个街口走出牛拖着的犁车,四处是鞭哨。”
鞭哨的网络释义
鞭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2) 同本义 泛指鞭子
鞭,驱也。——《说文》
其左执鞭弭。——《国语·晋语》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骏马不劳鞭。——唐· 李白《赠友人》
(3) 又如:鞭影(马鞭的影子。后以比喻警戒策勉);鞭镫(马鞭与马镫);鞭弭(马鞭和弓)
(4) 竹根
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张蠙《新竹》
(5) 又如:鞭笋(植物名。指竹子的根茎生长于地下);鞭茁(初生的鞭笋)
(6)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 。如:教鞭
(7) 古代一种兵器 。如:三棱鞭;钢鞭;九节鞭
动词
(1) 打马。泛指鞭打
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 又如:鞭牛(鞭打春牛以示迎春);鞭石(用鞭击石);鞭草(以鞭击草);鞭楚(用黄荆木条鞭打人)
(3) 古刑名。鞭笞罪人的刑罚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曰。——《史记·伍子胥列传》
(4) 又如:鞭尸(以鞭抽打尸体。指严厉责罚已死的罪人);鞭墓(即鞭尸);鞭刑(古时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en1 bin1 [梅县腔] bien1 bin1 [东莞腔] ben1 [陆丰腔] pian1 [客英字典] bien1 bin1 [台湾四县腔] bie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an1 [宝安腔] ben1 b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鞭 | 卑連 | 幫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pĭɛn | pjen/pie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口,肖声。本义:口小不能容的,一说口歪不正的)
(2) 同本义
哨,不容也。——《说文》
哨,口不容也。——《韵会》引《说文》
某有枉矢哨壶。——礼记·投壶》
(3) 又如:哨壶(口不正的壶)
(4) 细狭尖锐
哨,小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大匈哨后。——马融《广成颂》
(5) 又如:哨棒(行路防身的长木棍);哨腿(长腿。指高个子)
动词
(1) 巡逻
质明,避哨竹林中。——《 指南录 后序》
(2) 又如:哨口(巡逻了望的关卡、岗哨);哨船(在江中巡逻警戒的小兵船);哨骑(巡逻骑的马)
(3) 侦察
男亲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三国演义》
(4) 又如:哨路(探路);哨见(探见);哨军(侦察巡逻的士兵)
(5) 设岗放哨 。如:哨线(警戒线)
(6) 撮口或用哨子发出响声
张顺略哨一声,只见江上渔船撑扰来到岸边。—— 施耐庵《水浒传》
(7) 又如:哨聚(召集,聚集)
(8) 吹;喷
阴风飒飒,是神兵口内哨来烟;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气。——《西游记》
(9) 叫;鸟叫
行者又嚎, 沙弥又哨,你须不夺人之好。—— 元· 王实甫《西厢记》
(10) 逗弄;哄弄 。如:哨哄(逗弄)
名词
(1) 岗哨,站岗放哨的地方 。如:哨卡;哨位;哨所;哨岗;哨官(管理一哨的武官);哨楼
(2) 一队人马。古代军事术语。泛称战阵的两翼或军队的一支、一队
宋江传令 李俊等领水兵六百,分为两哨。—— 施耐庵《水浒传》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明永乐时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合为五军。清咸丰后立勇营,其制以百人为哨,三哨为一旗,五哨为一营
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哨兵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围场;猎场区 。如:哨鹿(打猎时吹哨以引鹿,因多在围场吹哨,故后亦称围场为哨鹿)
(6) 哨子 。如:吹哨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u5 [台湾四县腔] sau5 seu1 ciau5 [客英字典] ciau5 siau1 [宝安腔] sau5 [海陆丰腔] sau5 seu1 c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a4 sau4 seu1 seu4 [陆丰腔] siau5
◎ 潮州话:s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宵 | 相邀 | 心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sieu | sĭɛ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