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

wén tīng [ wen ting]
繁体 聞聽
注音 ㄨㄣˊ ㄊ一ㄥ

词语释义

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 听见;知道。

词语解释

  1. 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序》:“窃以国朝故事,莫盛於 开元 、 天寳 之际。服膺简策,管窥王业,参於闻听,或有闕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徽宗宣和三年》:“比者始闻赃私之吏,借以为名,率多并缘为姦,驯致骚扰,达於闻听。”

  2. 听见;知道。

    《红楼梦》第五九回:“话説 宝玉 闻听 贾母 等回来,随多添了一件衣裳,拄了杖前边来。”《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那人説:‘我这里忙,不能陪着阿哥诉家常。’醉鬼闻听忙起誓。”豫剧《穆桂英挂帅》第一场:“闻听人言 辽东 安王 造反,兵伐中原,不知 宋 室江山何人扶保?”

引证解释

⒈ 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序》:“窃以国朝故事,莫盛於开元、天寳之际。服膺简策,管窥王业,参於闻听,或有闕焉。”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徽宗宣和三年》:“比者始闻赃私之吏,借以为名,率多并缘为姦,驯致骚扰,达於闻听。”

⒉ 听见;知道。

《红楼梦》第五九回:“话説宝玉闻听贾母等回来,随多添了一件衣裳,拄了杖前边来。”
《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那人説:‘我这里忙,不能陪着阿哥诉家常。’醉鬼闻听忙起誓。”
豫剧《穆桂英挂帅》第一场:“闻听人言辽东安王造反,兵伐中原,不知宋室江山何人扶保?”

闻听的网络释义

闻听

  • 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出自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序》:“窃以国朝故事,莫盛於 开元 、 天寳 之际。
  • 闻听造句

    王驰傲见北天尸气也不可奈何阿宝,正觉棘手,闻听陈八斤开口,转眼看去,发现小冥狱显化塔仍浮在陈八斤身前,喷吐着一道红光。
    腾云闻听此言摇摇头不置可否,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母子闻听,为她情爱这几株微不足道的小草,挖空心思大作深奥文章,着实把她奚落一番。
    李威身边手下闻听罗杰口出不逊,顿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罗杰的手下也立马警惕起来,拉开架势做好搏斗准备。
    娇贵耳朵,不能容下“噪音”的干扰;听歌听曲,不可犯下“过度”的大罪;游泳健身,不要实施“进水”的壮举;闻听劝告,才能得到“健康”的耳朵。爱耳日,祝你把健康留给一双耳朵!
    骇人听闻骇人闻听魂丧神夺魂亡胆落魂消胆丧。
    一座神秘的荒岛上,蓦地显露恐龙的身影;那响彻云霄的吼声,让所有的闻听者无不毛骨悚然……
    闻听此言,李元开感到非常好笑,这阿扎克‘大叔’简直是有些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少年闻听备受鼓舞“属下已在许都潜伏一年有余,他日主公拿下许都,末将便可重归主公帐下效力!”。
    当确定杀人凶手只是随着暴民潮趁乱闹事的当地流痞,闻听华飞带军前来搜捕,早就吓得逃往六安城去了。
    闻听“带路党”引英军欲入境时,登埂、卯照、鲁掌各土司赶紧报永昌府,请求发兵保护,并允诺取消苛捐杂税。
    李雷闻听,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叫声“老邵呀!宗横这等武艺都不得成功,枉送了性命,这事如何是好!”。
    后者闻听事情原由后,都很善解人意的答应了,还安慰他放心养病。
    闻听此言,白衣青年若有所思的望望通天教主,沉吟不语。
    闻听阿济格身陨,多尔衮顿时犹如肝肠寸裂般痛苦。
    闻听此言,李云飞心里叫苦连天“现在跑到哪里都不安全,看来只能跟这些龙蜥拼了。
    我个人以为,唯有你肯忍受甚至懂得欣赏这样的认真、严肃和一丝不苟,那一个真正的京都,包含它所有的价值和美丽,才可能像闻听芝麻开门的魔咒般,向你没保留的开放出来。
    闻听地煞黄狮十八般武艺样样精精通,今天我就来领教下你的风采。
    洒家这一躲便是三年,近日闻听圣上赦了俺的罪行,俺赶忙筹措了一担财物要去东京枢密院打理,看能不能官复原职,莫要辱没了祖上的名声。
    凡超闻听此言,愣怔了片刻,而后举杯走向荆轲说声“有劳了”。

    汉字详情

    wén [wen]
    部首: 321
    笔画: 9
    五笔: UB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SSJ
    四角: 374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 听说;知道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 接受 。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 传布,传扬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

    (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 报告上级。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 趁,乘 。如:闻早(趁早,赶早)

    (11) 闻名,出名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2) 嗅;嗅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 又如:自不可闻

    (14) 通“问”。询问;问候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名词

    (1) 知识;见闻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闻见(见闻)

    (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 声望;威望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英文翻译

    hear; smell; make known; new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宋本广韵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

    闻听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