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chuán shuō [chuan shuo]
繁体 傳說,傳説
注音 ㄔㄨㄢˊ ㄕㄨㄛ
词性 副词

词语释义

传说 chuánshuō

(1) 据别人说

they say;it is said

(2) 谈论;散布,传播

巴黎都在传说,他对那些贵族已感到厌倦了
put about

词语解释

  1. 辗转述说。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二:“关头传説 开元 事,指点多疑 孟浩然 。”《英烈传》第四一回:“这树向来传説是无烟木,火中烧着时,只有焰,却无烟。” 清 汪懋麟 《寄苕文兄》诗:“ 吴 人好事竞传説,尽道此翁怀抱好。” 杨朔 《铁骑兵》:“ 包头 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

  2. 转告。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有话我替你传説。”《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你两个到家时,见了大婶,传説是我嘱咐。”

  3. 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等。

    唐 韩愈 《谁氏子》:“神仙虽然有传説,知者尽知其妄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天相者, 简狄 吞燕卵而生 商 , 刘媪 得交龙而孕 季 ,皆其例也。”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据另一传说,竞渡的风俗起于 越王 勾践 ,那也不可靠。”

  4. 指解经的书。

    《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説,皆充祕府。”《晋书·礼志上》:“臣以为今宜参采《礼记》,略取传説,补其未备,一其殊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引证解释

⒈ 辗转述说。

唐司空图《商山》诗之二:“关头传説开元事,指点多疑孟浩然。”
《英烈传》第四一回:“这树向来传説是无烟木,火中烧着时,只有焰,却无烟。”
清汪懋麟《寄苕文兄》诗:“吴人好事竞传説,尽道此翁怀抱好。”
杨朔《铁骑兵》:“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

⒉ 转告。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有话我替你传説。”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你两个到家时,见了大婶,传説是我嘱咐。”

⒊ 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等。

唐韩愈《谁氏子》:“神仙虽然有传説,知者尽知其妄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天相者, 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刘媪得交龙而孕季,皆其例也。”
闻一多《端节的历史教育》:“据另一传说,竞渡的风俗起于越王勾践,那也不可靠。”

⒋ 指解经的书。

《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説,皆充祕府。”
《晋书·礼志上》:“臣以为今宜参采《礼记》,略取传説,补其未备,一其殊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传说的国语词典

辗转述说。

传说的网络释义

传说 (汉语词语)

  • 1.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

  • 2.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过去事迹的一整套传闻。

  • 3.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 4.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 5.目前未解无法解释之谜只能靠时间有待考证。

传说造句

传说神农架有“野人”,可是谁也没有看见过。
传说的仙境当中遍布琼楼玉宇、珍禽花卉。
传说中古人降龙伏虎的功夫实在了不得。
我国古代传说大都带有神奇的色彩。
他把这个传说讲得惟妙惟肖,好像确有其事一样。
传说要发生地震,群众的情绪又波动起来。
对于这洞窟神秘的诡异传说,人人都想一窥庐山真面目。
传说给壁画上那条龙点上眼睛,它就会腾飞起来。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月亮上有棵月桂树。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
在神话传说里,天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传说古代的神农氏,为了给人民治病,亲自品尝各种草药。
也不知道传说是否是真的,但那块石头真的就好像飞来的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传说中嫦娥仙女住在月宫中。
这是一个既神秘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话传说。
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民间流传着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史书《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
事情并未如传说严重,媒体报导言过其实。

汉字详情

chuán,zhuàn [chuan,zhua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F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QNI
四角: 25232

详细解释

chuán

动词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 zhuàn

zhuàn

名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 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 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又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动词

(1) 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

(2) 又如:前半部传的是傅仪

(3) 另见 chuán

英文翻译

summon; propagate, transmit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潮州话:〖tuang5(thûang)[潮州]tuêng5〗 〖deng7 [揭阳、潮阳]duang7〗

宋本广韵

shuō,shuì,yuè [shuo,shui,yue]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UKQ
姓名学:
仓颉: IVCRU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shuì

动词

(1) 说服;劝说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shuō

动词

(1) (形声。从言,兑( 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名词

(1) 学说;观点;言论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yuè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我心则说。——《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另见 shuì;shuō

英文翻译

speak, say, talk; scold, upbraid

方言集汇

◎ 粤语:syut3

宋本广韵

传说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