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即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
成语用法
闭关绝市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封闭。
引证解释
⒈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示例:中国乃~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陈炽《〈盛世危言〉序》
引清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絶市!”
陈炽《<盛世危言>序》:“中国乃闭关絶市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解释: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出处:清·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即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
闭关绝市的网络释义
闭关绝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门,从才。“才”是用来闭门的东西。本义:关门,把门合闭起来)
(2) 同本义
闭,阖门也。——《说文》
门常闭。——《墨子号令》
先王以至,日闭关。——《易·象传》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门已闭矣。——《左传·哀公十五年》
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礼记·中庸》
(3) 又如:闭扫(即闭门欲扫。指闭门谢客);闭影(关门不与外界往来)
(4) 泛指闭合,合拢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史记·张仪列传》
(5) 又如:闭目;闭嘴;闭合电路;闭口结舌;闭卷(答题时不能查阅有关资料的考试方法)
(6) 壅塞不通
闭而不通。——《国语·晋语》
(7) 又如:闭绝(堵塞;杜绝);闭心(闭绝欲望)
(8) 禁绝
礼者,所以闭淫也。——《史记·乐书》
(9) 又如:闭淫(禁绝邪淫);闭钳(禁制);闭籴(禁止输出,封闭其买入米谷的通道)
(10) 停止;结束 。如:闭歇(停业);闭经;闭会
名词
(1) 门闩的孔
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韩非子·主道》
(2) 又如:键闭
(3) 古时称立秋、立冬为“闭”,意即开始闭藏的气节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丱(
)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2) 门闩。闩门的横木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关牡(门闩。也叫门牡);关楗(关闭门户用的横木或木闩);关龠(门上横木。用来闩门)
(4) 关口,隘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关石(关口征赋所用的量器名);关令(守关口的官吏。即关尹);关梁(关口和桥梁)
(6) 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关目(剧本或故事的情节。引申为演出);关捩(机关);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关捩子(机关;机轴)
(8) 人体的重要孔窍或肢体
肾者,胃之关也。——《素问·水热穴论》
(9) 又如:三关(即耳、眼、口);四关(即耳、眼、口、鼻);关元(人体经穴名之一。在脐下三寸处);关窍(人体的孔穴;诀窍,窍门)
(10) 征收关税的机构、组织或程序
昔者文王之治 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验关;结关;关栈(税关所设置用来供未经通关的货物积存的仓库。也叫保税仓库)
(12) 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互相质询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关牒(公文);关报(用文书通知;禀报);关白(禀报;通告);关文札牒(古时官府颁行的文书或通行证件)
动词
(1) 合拢,闭门
关,闭也。——《方言十二》
关,界上之门也。——《周礼·司关》注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又如:关门吃饭(比喻一心一意过日子);关门落闩(比喻到了顶峰,极限)
(3) 引申为幽禁、禁闭 。如:关在牢里;关押
(4) 通“贯”。贯通,贯穿
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转輠者。——《礼记·杂记下》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汉书·司马迁传》
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汉书·王嘉传》
《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汉· 王充《论衡·程材》
(5) 又如:关穿(关联贯穿);关通(贯通,沟通);关合(贯通;吻合)
(6) 牵连,涉及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枉法。——《红楼梦》
(7) 又如:关天(关系于天命);关着(牵涉;别着,带着);关接(接触);关风(涉及风趣,有味)
(8) 闭掉,切断电源使中断 。如:关收音机
(9) 暂停营业或终止营业日 。如:镇上已关了好几家店铺
(10) 支领,领取
三军尽关了粮赏。——《水浒》第五十五回
(11) 又如:关领(支取,领取);关请(领取);关支(领取;支出,发放);关发(颁发;发放);关饷(发薪金);关给(发放,供给)
(12) 关心 。如:关应(关顾照应);关意(放在心上);关思(留心思考);关念(关心挂念)
(13) 通“弯”。引弓
越人关弓而射之。——《孟子·告子下》
豹则关矣。——《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2)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形容词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副词
(1) 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名词
(1) 绝句 。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罢了,了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oh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动词
(1) 交易;商品买卖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如:市怨
(8) 求取 。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如:市宠;市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i1 si4 [梅县腔] she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海陆丰腔] sh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 潮州话:c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市 | 時止 | 常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zjix/zjiio | ʑ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