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意

bǐ yì [ bi yi]
注音 ㄅ一ˇ 一ˋ

词语释义

鄙意 bǐyì

(1) 我的意见——谦词

my humble opinion

词语解释

  1. 谦辞,称自己的意见。

    南朝 梁 沉约 《答陆厥问声韵书》:“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覩者也。” 宋 朱熹 《答程可久》:“乾坤六爻图位,鄙意亦有未晓处,更乞诲示。” 清 管同 《与某君书》:“今日读復札,知已采取葑菲,曷胜欣幸!然鄙意犹有未尽者,不可不言。”

引证解释

⒈ 谦辞,称自己的意见。

南朝梁沉约《答陆厥问声韵书》:“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覩者也。”
宋朱熹《答程可久》:“乾坤六爻图位,鄙意亦有未晓处,更乞诲示。”
清管同《与某君书》:“今日读復札,知已采取葑菲,曷胜欣幸!然鄙意犹有未尽者,不可不言。”

鄙意的国语词典

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意的网络释义

鄙意

  • 鄙意,汉语词汇,谦辞,
  • 拼音:bǐ yì
  • 称自己的意见。
  • 宋 朱熹 《答程可久》:“乾坤六爻图位,鄙意亦有未晓处,更乞诲示。”
  • 鄙意造句

    再烦列位去通小生的鄙意则个。
    鄙意以为,对这个问题应该灵活对待。
    先在彭、泗,闻诸将皆云必有今日之事,以鄙意量,谓无此理。
    月华淡淡笑了笑,眼神很冷漠,看着队长的目光有些鄙意。
    东方无胜虽然经过昨天一事,对这些人有些鄙意,但是毕竟是因为自己才让他们失去了法宝,他心高气傲,立刻亲自跑去找万妖王。
    我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脑子里总是想着你的眼睛,我喜欢那天你看我时候的目光,没有鄙意,没有其他的色彩……很清澈的样子。
    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
    魏凌峰不停地摇晃着脑袋,见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鄙意,一时间仿佛被大锤狠狠地击中,终是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小雷虽然也为仙音的气魄赞叹,但是对于后面的那些人却不禁有些鄙意。

    汉字详情

    [bi]
    部首: 212
    笔画: 13
    五笔: KFL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WNL
    四角: 6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啚( )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 同本义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3) 采邑;小邑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

    (4) 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

    (5) 边邑;边境

    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

    (7) 郊野;郊外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8) 又如:鄙生(乡野儒生)

    形容词

    (1) 小;狭

    询天下之异文鄙(琐屑)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鄙狭(狭窄);鄙吝(形容心胸狭窄)

    (3) 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人贱物亦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鄙朴(朴实粗俗);鄙萎(丑陋而没有精神)

    (5) 粗俗,庸俗;质朴

    性好作诗,词语鄙俚。——《金史·斜卯爱实传》

    今之争斗,非鄙(粗俗,低下)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

    (6) 又如:鄙俚(乡土的、朴实的。也转为粗俗的意思);鄙朴(朴实粗陋);鄙秽(粗俗恶劣)

    (7) 自称的谦词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8) 又如:鄙老(老人自谦之词);鄙事(对自己所做琐事的谦词)

    动词

    (1) 视为浅陋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如:鄙笑(轻视而嘲笑);鄙厌(鄙视厌恶);鄙慢(轻视怠慢)

    (3) 闭目塞听,蔽固不通 。如:鄙蔽(蔽固,不通达);鄙滞(蔽固阻滞)

    英文翻译

    mean; low

    方言集汇

    ◎ 粤语:p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3 [台湾四县腔] pi3 [沙头角腔] pi3 [东莞腔] pi3 [梅县腔] pi3 pe.3 [客语拼音字汇] pi3 [宝安腔] pi3 [客英字典] pi3
    ◎ 潮州话: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美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pipiix/pyy
    [yi]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AP
    四角: 00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記去聲開口三等ʔĭəqih/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