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逊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回避辞让。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颜甲·脔婿》:“少年忻然而行,略无避逊。”
引证解释
⒈ 回避辞让。
引明冯梦龙《古今谭概·颜甲·脔婿》:“少年忻然而行,略无避逊。”
避逊的网络释义
避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辟声。本义:躲开,回避)(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4)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5)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6)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7)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8)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5 [宝安腔] pit7 [陆丰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 潮州话:b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避 | 毗義 | 並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bʰĭe | bjeh/bieh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孙声。本义:逃遁)(2) 同本义
遜,遁也。——《说文》
吾家耄逊于荒。——《书·微子》
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汉· 扬雄《剧秦美新》
(3) 又如:逊郊(天子逃遁于荒野)
(4) 辞让;退让
将逊于位。——《书·尧典序》
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三国演义》
以其逊职,是有进阶,式从彝序,无替成命。——唐· 常衮《授李抱玉》
心想挑了个斜岔儿,把大家逊出去就完了事了。——《儿女英雄传》
(5) 又如:逊受(谦让着接受);逊辞(辞让;推辞);唐尧逊位;逊国(让国);逊迹(退避;隐居);逊坐(让坐)
(6) 不如,比不上 。如:毫无逊色;稍逊一筹
形容词
(1) 谦逊;恭顺
五品不逊。——《虞书》
危行言逊。——《论语》。集解:“顺也。”
辞令逊敏。——《吕氏春秋·士容》
与其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逊谢(恭敬和辞谢);逊让(谦虚退让);逊弟(敬顺兄长);逊服(顺从;服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思温3(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