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殿损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并损减常膳,表示责罚自己的过失,以期消灾除难。
宋 李纲 《贴黄奏议》:“避殿损膳,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所以畏天戒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典礼》:“避殿损膳:昔时水旱祈祷未应,并天变星象,边鄙未寧,则圣上有避正殿、减常膳之谦礼。”《宋史·徽宗纪二》:“﹝ 崇寧 五年﹞乙巳,以星变避殿损膳,詔求直言闕政。”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并损减常膳,表示责罚自己的过失,以期消灾除难。
引宋李纲《贴黄奏议》:“避殿损膳,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所以畏天戒也。”
宋赵昇《朝野类要·典礼》:“避殿损膳:昔时水旱祈祷未应,并天变星象,边鄙未寧,则圣上有避正殿、减常膳之谦礼。”
《宋史·徽宗纪二》:“﹝崇寧五年﹞乙巳,以星变避殿损膳,詔求直言闕政。”
避殿损膳的网络释义
避殿损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辟声。本义:躲开,回避)(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4)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5)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6)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7)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8)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5 [宝安腔] pit7 [陆丰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 潮州话:b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避 | 毗義 | 並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bʰĭe | bjeh/bie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击声)
(2)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苍鹰搏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
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聊斋志异》
有举孝子者先上殿。——《汉书·黄霸传》
浮屠北有佛殿一所。——《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3) 又如:宫殿(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殿陛(帝王宫殿的台阶。借指朝廷);殿直(在宫殿中值勤的人);殿使(皇帝派遣的使臣);殿脚人(即“殿脚女”。相传隋炀帝巡游江都时,乘龙舟,选美女一千人牵彩缆挽龙舟,号为“殿脚女”);殿兵(后军)
(4) 帝王宸居 。如:殿省(宫廷与台省。亦指朝廷上下。殿指皇帝的居所);殿院(宫内的殿和院);殿舍(皇宫;佛殿)
(5) 殿试 。如:殿元(状元的别称);殿榜;殿罚(亦称殿举。因科举考试成绩很差而被取消应试资格)
(6) 亦用作帝、后的代称 。如:三殿:指太上皇、皇太后、皇帝
形容词
(1) 最后,最下
殿,后也。——《广雅》
奔而殿。——《论语·雍也》。集解引马注:“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
大殿。——《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注:“殿,后军也。”
(2) 又如: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差等,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动词
(1) 镇抚,镇守
殿天子之邦。——《诗·小雅·采菽》
(2) 又如:殿邦(安邦定国)
(3) 定,评定
莅之者进不能课其能,退不能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唐· 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
(4) 殿后,压阵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论语·雍也》
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5) 停,停止
依十二章不枉法例决五十七下,罪经释免,须殿三年,殿期已满。——《元典章新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5 [陆丰腔] tian6 [东莞腔] ten3 [宝安腔] ten3 [客英字典] tien5 [海陆丰腔] tien6 [客语拼音字汇] tian4 [沙头角腔] tien5 [台湾四县腔] tien5
◎ 潮州话:doiⁿ7 [揭阳、潮阳]daiⁿ7 ,diang6 [潮州]diê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電 | 堂練 | 定 | 先開 | 去聲 | 霰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dʰien | denh/den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2) 同本义,与“益”相对
损,减也。——《说文》
损偏去也。——《墨子经》
损德之脩也。——《易·系辞》
损益,盛衰之始也。——《易·杂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请损之,月攘一鸡。——《孟子·滕文公下》
(3) 又如:损年(短报年岁;寿命减少);损膳(减膳);损薄(降低标准,减损);损夺(削减);损减(节制;减少)
(4) 损失;丧失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乾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5) 又如:损折(损失);损败(损失;损坏);损阴(折损了阴德);损身(丧身);损书(对人书札的敬辞。是说对方不惜贬抑身分写信给自己);损挹(谦退)
(6) 伤害或损害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季氏》
小人之誉人反为损。——《淮南子·说山训》
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元曲选·陈州粜米》
(7) 又如:损人肥己,损人害己;损友(有害的朋友);损生(损害身体)
(8) 毁,坏,损坏 。又如:破损;损污(损坏玷污);损缺(损坏残缺)
(9) 病情减轻
而母杨夫人忽病,谒医久未损。—— 宋· 叶适《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
(10) 轻蔑地讥笑或愚弄 。如:你别损人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善声。本义:饭食) 同本义,一般指肉食
膳,具食也。——《说文》
膳,肉也。——《广雅》
掌王之食饮膳羞。——《周礼·膳夫》。注:“膳,牲肉也。”
徧尝膳。——《仪礼·士相见礼》
膳于君。——《礼记·玉藻》。注:“膳,美食也。”
具太牢以为膳。——《庄子》
(2) 又如:早膳;供给膳宿;膳部员外郎(唐代礼部专管膳食的长官之一);膳服(饮食和服用);膳羞(美味的食品);膳饮(饮食)
动词
(1) 备置食物
其令太官省膳省宰。——《汉书·宣帝纪》
(2) 又如:膳府(宫中贮藏食物的仓库)
(3) 进献食物
宰夫膳稻于粱西。——《仪礼·公食大夫礼》
(4) 进食,吃饭
公膳,日双鸡。——《左传》
(5) 又如:膳堂(饭堂)
(6) 烹调,煎和
春行羔豚膳膏香。——《周礼·天官·庖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n5 sen5 [陆丰腔] shan5 [海陆丰腔] shan5 [客英字典] shen5 [梅县腔] sh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东莞腔] sen3 [宝安腔] s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繕 | 時戰 | 常 | 仙A開 | 去聲 | 霰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ʑĭɛn | zjenh/zje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