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体鳞伤

biàn tǐ lín shāng [ bian ti lin shang]
繁体 遍體鱗傷
注音 ㄅ一ㄢˋ ㄊ一ˇ ㄌ一ㄣˊ ㄕㄤ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遍体鳞伤 biàntǐ-línshāng

(1) 浑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很重

be a mass of bruises;be covered all over with cuts and bruise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成语辨析

遍体鳞伤和“体无完肤”;都有“浑身受伤”的意思。但遍体鳞伤的“体”;一般只指人或动物的身体;并且是受到棍棒、石头、刀枪等外力摧残的结果;“体无完肤”的“体”;不仅指肉体;还可以指观点、文章、讲话等;含义也较广;它能比喻被驳斥、责骂、批评、打击得很厉害或比喻文章被删改得很厉害;遍体鳞伤没有此意。

成语用法

遍体鳞伤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身体受到摧残,伤势很重。

引证解释

⒈ 谓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

《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徐迟《狂欢之夜》:“可是,这时诗人已经遍体鳞伤,他一出门,就跌了交。”

⒉ 比喻破坏严重,到处可见。

夏衍《广州在轰炸中》:“经过这十多天的轰炸, 广州是遍体鳞伤了。”

遍体鳞伤的国语词典

满身都是伤痕。

如:「经过了一阵嘶杀后,他已被打得遍体鳞伤。」

遍体鳞伤的网络释义

遍体鳞伤 (词语释义)

  • 释 义 :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成语繁体:遍軆鳞伤
  •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身体受到摧残,伤势很重
  •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遍体鳞伤的翻译

    俄语: покрытьый рáнами

    遍体鳞伤造句

    他被歹徒打得遍体鳞伤。
    梦想注定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那只遍体鳞伤的小狗缩在角落里,低声地叫唤着。
    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留学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不一定就刻骨铭心;学会放弃,让所以的烦恼随风而去,创造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几个歹徒挟持他到一处荒野,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呻吟不绝。
    他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被石头磕碰得遍体鳞伤。
    学会离开,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离开,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忆;学会离开,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这一程情深缘浅,走到今天,已经不容易,轻轻的抽出手,说声再见,真的很感谢,这一路上有你。
    这个女人把自己的孩子打得遍体鳞伤,好一副蛇蝎心肠!
    他已被打得遍体鳞伤,被好心人送进了医院。
    长工被地主周扒皮打得遍体鳞伤,气息奄奄。
    他摔得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茫然凝忆,遍体鳞伤;蓦然回首,不堪入目。
    许云峰虽然被敌人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
    就算遍体鳞伤溃不成军我也要试下看我们缘分的深浅。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可是后来,那些受过的伤终将长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明明知道是遍体鳞伤可任然要去。
    灵魂是理性的,躯体是感性的。灵魂是不朽的,躯体会随着时间而遍体鳞伤、千疮百孔。
    当他找到方进时,方进见他遍体鳞伤的样子,也是吓了一跳。
    当踏出满地荆棘,他已是遍体鳞伤。
    山高水远,连脚步都挡不住,又怎么挡得住,情深意长,风有吹的欲望,雪有飘的主张,理智不想任感情信马由缰,感情总是让理智遍体鳞伤。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YNM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HSB
    四角: 33302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徧,徧也。——《说文》

    徧于群神。——《虞书》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遍衙门告不成。——《陈州粜米》

    形容词

    (1) 泛指普遍

    室人交徧摧我。——《诗·邶风·北门》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满山遍野;遍窥(周览,尽见);遍体(浑身,全身)

    量词

    从头到尾经历一次 。如:念一遍;许多遍

    英文翻译

    everywhere, all over, throughout

    方言集汇

    ◎ 粤语:pi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en5 pien1 [梅县腔] bien5 [台湾四县腔] bien5 pien1 [东莞腔] pen1 [客语拼音字汇] pian4 [客英字典] bien5 [陆丰腔] pian5 [宝安腔] pen1
    ◎ 潮州话:bing3(pìng) [饶平]biang3(pìang)[揭阳、潮阳]piang3(phì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二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見先開去聲開口四等pienpenh/penn
    tǐ,tī [t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DM
    四角: 25230

    详细解释

    (2) 另见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方言集汇

    ◎ 粤语:ban6 tai2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本上聲合口一等bʰuənbuonx/buoon
    lín [lin]
    部首: 810
    笔画: 20
    五笔: QGO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MFDQ
    四角: 2915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鱼,粦( lìn)声。本义:鱼甲)

    (2) 同本义

    鳞,鱼甲也。——《说文》

    鳞罗布烈。——扬雄《羽猎赋》

    鳞浪层层。——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朱鳞大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鳞爪(喻残存、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鳞沦(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鳞接(密接如鱼鳞);鳞萃(荟萃如鱼鳞)

    (4) 鳞片状物

    鳞,甲也。——《广雅》

    其动物宜鳞物。——《周礼·大司徒》

    (5) 动物学名词。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是一种多样性的构造。如:鳞鼠(野鼠的一种。身有鳞甲,故名)

    (6) 植物学名词。如:鳞叶

    (7) 鱼的代称

    鳞集仰流。——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鳞集,相次也。”

    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锦鳞游泳。——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鳞族(鱼类);鳞羽(泛指鱼类和鸟类);鳞物(指鱼类);鳞鸿杳绝(杳无音信);鳞集仰流(鱼群迎向上游。比喻四方之民慕德来归)

    (9) 有鳞动物的总称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介鳞夏食冬蛰。——《易·主命》

    (10) 又如:鳞介(泛指有鳞片介甲的水生动物);鳞虫(有鳞的动物)

    (11) 姓

    英文翻译

    fish scale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 潮州话:罗因5 罗安5 ,ling5 lang5(lîng lâng) [揭阳]lêng5 lang5(lêng lâng)

    宋本广韵

    shāng [shang]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TLN
    五行:
    仓颉: OOKS
    四角: 2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塲( 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丧事;丧祭

    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管子·君臣下》

    (5) 又如:伤辞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6) 损失

    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韩非子·五蠹》

    (7) 受伤的人

    虏救死扶伤不给 。——司马迁《报任安书》

    动词

    (1) 损伤;伤害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2) 又如:伤化(损害教化);无伤大雅;伤沴(受伤害而不流通);伤情(伤感);伤暑(为暑气所伤);伤勇(损害勇气);伤脸(损了别人的面子);伤夷折衄(遭受创伤,导致挫败);伤命(伤害天子的诏命);伤幸(出口伤人);伤阂(伤害阻隔);伤废(受伤残废的人);伤毁(损坏);伤廉(伤害廉洁);伤生(伤害生命)

    (3) 受伤;负伤

    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矢人惟恐不伤人。——《孟子·公孙丑上》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4) 诋毁;中伤

    伤,诽也。——《广雅》

    伤之于昭公。——《吕氏春秋·察微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吕氏春秋·举难》

    (5) 又如:伤诋(中伤诋毁)

    (6) 触冒;冲犯 。如:伤屈(冒犯);伤犯(冒犯,触犯);伤味(懊恼);伤触(冒犯)

    (7) 死亡。通“丧”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战国策》

    (8) 哀伤;悲伤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9) 又如:伤今(忧思今日);伤暮(哀叹年老而无成);伤乖(因离别而悲伤);伤沮(沮丧);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伤恫(哀痛);伤惜(哀伤惋惜)

    (10) 以…产生厌烦 。如:吃红薯吃伤了;这几年在外面跑伤了;这孩子吃糖吃伤了

    英文翻译

    wound, injury; fall il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