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

yù nàn [yu nan]
繁体 遇難
注音 ㄩˋ ㄋ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遇难 yùnàn

(1) 意外死亡

die in a accident

(2) 被谋杀

be murdered

(3) 遭遇危难

be in distress

(4) 遇险

meet with a mishap

词语解释

  1. 遭遇灾难。

    《史记·孔子世家》:“﹝ 公良孺 ﹞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於 匡 ,今又遇难於此,命也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是虽暴戾,而善事其姑,然则遇难不死有由矣。” 丁玲 《水》:“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

  2. 谓因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兴平 元年,从 袁术 。 术 甚奇之,以 坚 部曲还 策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径到 寿春 见 袁术 ,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 长沙 入讨 董卓 ,与明使君会於 南阳 ,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陈卧子》:“﹝ 陈子龙 ﹞於 顺治 丁亥,筮得《明夷》,五月遂遇难。” 冰心 《晚晴集·追念振铎》:“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不要难过。 振铎同志 的飞机出事,十八号在 喀山 遇难了。”

引证解释

⒈ 遭遇灾难。

《史记·孔子世家》:“﹝公良孺﹞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於匡,今又遇难於此,命也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是虽暴戾,而善事其姑,然则遇难不死有由矣。”
丁玲《水》:“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

⒉ 谓因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兴平元年,从袁术。

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於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陈卧子》:“﹝陈子龙﹞於顺治丁亥,筮得《明夷》,五月遂遇难。”
冰心《晚晴集·追念振铎》:“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不要难过。 振铎同志的飞机出事,十八号在喀山遇难了。”

遇难的国语词典

遭到灾难。

遇难的网络释义

遇难

  • 遇难是指因为各种灾难而导致死亡。 这类灾难可以是人为事故,也可以是自然灾害等等。诸如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因海啸而遇难;因地方暴动而遇难;车祸遇难等等。是属于中性词。
  • 遇难造句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那场丧尽天良的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
    听到妹妹因车祸遇难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就昏了过去。
    让我们起立,为汶川地震的遇难者默哀。
    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定会福星高照,遇难呈祥。
    我们为遇难的登山运动员默哀。
    那些遇难者的家属,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一听说外孙遇难,他禁不住老泪纵横。
    还有不少九死一生和悲惨遇难的故事。
    大家点起无数只蜡烛,缅怀灾难中遇难的同胞。
    一听说外孙遇难,他竟不住老泪纵横。
    每当有意外灾难时,往往有些从井救人的义士前往搭救遇难者。
    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真正的朋友遇难就帮,假心的朋友遇难就嚷。
    要学会在风浪中傲然屹立,对遇难者要寄予同情。
    你不同情跌倒的人的痛苦,在你遇难时也将没有朋友帮忙。
    医院和太平间都人满为患,许多从瓦砾中救出的遇难者只能露宿街头。
    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
    为哀悼汶川地震遇难的人们,学校的国旗徐徐下降至一半。
    君子不党,遇难必有人周济之。
    全国人民沉痛哀悼在四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JMH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WLB
    四角: 36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禺( )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2) 同本义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 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4) 遭受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灾难);遇疾(生病);遇谗(遭受谗言的陷害);遇谴(遭到谴责);遇难(遭到灾难);遇谤(遭到毁谤);遇乱(遭遇战乱)

    (7) 对待、相待

    衔恩遇。——《广绝交论》

    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优遇(优待)

    (9) 抵挡;对付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敌(抵挡敌军;对付敌方)

    (11) 遇合;投合

    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序》

    (12) 接触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木遇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名词

    (1) 际遇;机会

    百世之良遇也。——三国吴· 韦昭《博弈论》

    (2) 又如:机遇(好的境遇;机会);良遇(好机会)

    (3) 酬金,薪水 。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英文翻译

    meet, come across, encou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东莞腔] ngi5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gni3 [宝安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5 [梅县腔]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牛具去聲合口三等ŋĭungyoh/ngiuh
    nán,nàn [nan,nan]
    部首: 811
    笔画: 10
    五笔: CWYG
    仓颉: EOG
    四角: 70415

    详细解释

    n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nàn

    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英文翻译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naan4 naan6

    宋本广韵

    遇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