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难

lí nàn [li nan]
繁体 罹難
注音 ㄌ一ˊ ㄋ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罹难 línàn

(1) 遭逢灾难

be murdered;die in a disaster; die in an accident

词语解释

  1. 遭遇祸难。亦谓遭受迫害或因意外事故而死亡。

    《史记·孔子世家》:“吾与夫子再罹难,寧鬭而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吾祖父之跟从之者,罹难自縊者不知凡几。” 咏簪 《武昌两日记》:“将罹难而逃于死者,则 翊武 与 张 君 廷辅 等也。”如:他因飞机失事而罹难。

引证解释

⒈ 遭遇祸难。亦谓遭受迫害或因意外事故而死亡。

《史记·孔子世家》:“吾与夫子再罹难,寧鬭而死。”
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吾祖父之跟从之者,罹难自縊者不知凡几。”
咏簪《武昌两日记》:“将罹难而逃于死者,则翊武与张君廷辅等也。”

如:他因飞机失事而罹难。

罹难的国语词典

遭逢灾难而死。

如:「罹难者家属聚集到车祸现场,为死者祭悼。」

罹难的网络释义

罹难

  • 罹难,汉语词汇,意思是遭遇祸难,亦谓遭受迫害而去世。

罹难造句

最后赖于俄国的紧急贷款,冰岛免于罹难.
乌克兰煤矿灾变造成三十五名矿工罹难。
根据该计划,可向单一意外事件中的罹难外游人士发放最多18万元的特惠援助金。
他们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一次雪崩中罹难.
主宰命运的上帝将会保佑所有罹难和悼念亲人的人们.
雨季豪雨再侵袭菲律宾水患罹难者增至五十人。
和她一起从巴黎到科摩罗拜访亲戚的母亲恐怕亦已罹难。
两名妇女被枪杀身亡,开枪的是其中一名罹难者已分居的丈夫。
这是星航首宗有人罹难的意外.
明清鼎革之际,家族遭受重创,多人罹难。
我们向罹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
爆炸事故的罹难者于上周举行了葬礼。
但在通知遇难者亲属之前航空公司不会公布罹难者的身份。
用狗把救生器材带给建筑物中的罹难者。
紧急情况部今晚说,所有的矿工都已经查明下落,最后统计是三十五人罹难。
在那个四月一日,科学家的飞行器撞在了一棵树上,他不幸罹难.
全国汽车比赛协会的一名高级职员的丈夫和一间公司的驾驶员罹难.
衣索匹亚人据传也在炸弹受害者的行列中,有超过70人不幸罹难。
高山悲剧有一百五十五位罹难。
究竟罹难飞机447有哪些残骸已找到,法国和巴西各执一词。

汉字详情

部首: 630
笔画: 16
五笔: LNWG

英文翻译

sorrow, grief; incur, meet with
nán,nàn [nan,nan]
部首: 811
笔画: 10
五笔: CWYG
仓颉: EOG
四角: 70415

详细解释

n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nàn

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英文翻译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naan4 naa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