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殃

zāo yāng [ zao yang]
注音 ㄗㄠ 一ㄤ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遭殃 zāoyāng

(1) 遭遇祸殃

smite; disaster; suffer

词语解释

  1. 遭受灾殃。

    汉 王褒 《九怀·尊嘉》:“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封神演义》第十八回:“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难。” 曹靖华 《飞花集·洱海一枝春》:“海水泛滥,淹没田舍,这一带人民可遭殃了。”

引证解释

⒈ 遭受灾殃。

汉王褒《九怀·尊嘉》:“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
《封神演义》第十八回:“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难。”
曹靖华《飞花集·洱海一枝春》:“海水泛滥,淹没田舍,这一带人民可遭殃了。”

遭殃的国语词典

遭遇灾祸。

遭殃的网络释义

遭殃

  • 遭殃,拼音zāoyāng,出自汉 王褒 《九怀·尊嘉》。
  • 遭殃的翻译

    英语: to suffer a calamity
    德语: Unheil erleiden, Pech haben, ins Unglück stürzen (S)​
    法语: subir un malheur

    反义词

    遭殃造句

    河水暴涨,两岸的房屋全遭殃了。
    对敌人仁慈,就等于养虎遗患,最后遭殃的必定是自己。
    今天早上去买菜,来的就晚了一点。结果没有我满意的菜。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啊!
    健康源于心,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病毒,传到哪里哪遭殃。
    德州不是在其他州遭殃的时候蒸蒸日上么?
    一人带“禁品”,全车都遭殃,大家齐制止,安全有保障。
    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
    大海发怒了,周围的城市都遭殃了!
    一片叶子跟毛毛虫交朋友,整棵树都要遭殃了。
    诽谤不会使受诽谤者遭殃,却常会使诽谤者身败名裂。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公开的敌人使人遭殃,伪装的朋友更加可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揭露的敌人使人遭殃,假装的兄弟更加可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人安全,全家幸福。一人违章,众人遭殃。疏忽一时,痛苦一世。
    然后,最后一个方法是,召集一些狗和隼,在另一个不幸的飞行员遭殃之前用鸟枪轰走鸟。
    好人总是受气遭殃,坏人往往青云直上。
    当家庭解体时,往往总是孩子遭殃。
    男人留长发是社会遭殃的标志。
    反正熊先生作壁上观,这是神仙打仗,百姓遭殃啊。
    但幸运的是,遭殃的总是别人,凡是与她亲近的人必遭厄运。

    汉字详情

    zāo [zao]
    部首: 306
    笔画: 14
    五笔: GMAP
    五行:
    仓颉: YTWA
    四角: 35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曹声。本义:遇见,碰到)

    (2) 同本义(多指碰到不幸的事)

    遭,遇也。——《说文》

    遭先生于道。——《礼记·曲礼》。疏:“逢也。”

    未既龀而遭之。——《国语·郑语》。注:“遇也。”

    遭圣则兴。——《史记·孝武纪》

    故遭罹而嬴缩。——班固《幽通赋》

    晏子出,遭之途。——《史记·管晏列传》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遭伤(遇死;被害);遭变(遇到变故);遭坏(遇到山崖或墙壁等的崩塌);遭险(遇到危险)

    (4) 受到;遭受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遭风雨霜露。——清· 洪亮吉《治平篇》

    遭水旱疾疫。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杜甫《遣兴》

    (5) 又如:遭声气(遭受舆论谴责);遭愆(遭殃;倒霉);遭了毒手;遭诛(被杀);遭谗(受到谗害);遭谤(受到诽谤)

    名词

    际遇,人生中的好运或坏运气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唐· 柳宗元文

    遭遁;遭随(遭命和随命的合称)

    量词

    (1) 次,回

    虚绕千万遭。——孟郊《寒地百姓吟》

    (2) 又如:遭把(一两次;个把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我还是头一遭

    (3) 一圈,一场

    何不着他委纸领状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误!——《水浒传》

    (4) 又如:多绕几遭

    英文翻译

    come across, meet with, encou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1 zau1 [台湾四县腔] zo1 zau1 [沙头角腔] zau1 [陆丰腔] za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au1 [梅县腔] zau1 [东莞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o1
    ◎ 潮州话:z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作曹平聲開口一等tsɑucau/zau
    yāng [yang]
    部首: 406
    笔画: 9
    五笔: GQMD
    五行:
    仓颉: MNLBK
    四角: 152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歺( 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殃,咎也。——《说文》

    殃,败也。——《广雅》

    殃,禍也。——《释言》

    众以为殃。——《礼记·礼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坤》

    伍子逢殃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殃煞(骂人话。祸害;灾星祸祟);殃榜(丧亡榜书);殃人货(骂人话。给人带来灾祸的东西);殃咎(灾祸);殃毒(祸害);殃祸(灾祸);殃孽(奸邪);遭殃;灾殃

    动词

    (1)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孟子·告子下》

    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国语》

    (2) 又如: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英文翻译

    misfortune, disaster, calam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ong1 [台湾四县腔] jong1 [东莞腔] jong1 [宝安腔] jong1 [梅县腔] jong1 [海陆丰腔] rong1 [客英字典] jong1 [陆丰腔] j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aŋqiang/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