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

dài bǔ [ dai bu]
注音 ㄉㄞˋ ㄅㄨ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逮捕 dàibǔ

(1) 捉拿

协约国要逮捕和惩罚战犯
arrest;commit to prison;take into custody

词语解释

  1. 捕捉;捉拿。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后人有上书告 勃 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 长安 ,逮捕 勃 治之。”《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大臣……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受所监臧二百五十以上,请逮捕繫治。”

  2. 今法律上称限制人犯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 上海 解放以后,伪工会理事长逃到 川沙 ,给 上海市 公安局逮捕回来法办了。”

引证解释

⒈ 捕捉;捉拿。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
《汉书·萧望之传》:“望之大臣……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受所监臧二百五十以上,请逮捕繫治。”

⒉ 今法律上称限制人犯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上海解放以后,伪工会理事长逃到川沙,给上海市公安局逮捕回来法办了。”

逮捕的国语词典

对于现行犯、准现行犯或通缉犯加以缉拿,并拘束其身体自由,而行侦查或处罚。

如:「那个流氓已经被警察逮捕了。」

逮捕的网络释义

逮捕 (汉语词语)

  •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 逮捕的翻译

    英语: to arrest, to apprehend, an arrest
    德语: verhaften, festnehmen, inhaftieren (V)​
    法语: arrestation

    逮捕造句

    直到被逮捕,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跟着犯了法。
    拐骗妇女儿童的不法分子终于在火车站被警方逮捕。
    朋比为奸的流氓,结伙抢劫,终于被逮捕了。
    这些毒枭已被全部逮捕,一网打尽。
    一伙称王称霸的流氓已经被公安机关逮捕了。
    刑警队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终于把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了。
    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餘孽。
    那个借化装术来接头的歹徒,如果不是警方逮捕了他,恐怕我们始终无法见到他的庐山真面。
    这两个匪徒竟然明目张胆地抢劫路人,结果当场被逮捕!
    在群众的协助下,公安人员把这个流氓集团一网打尽,逮捕法办。
    他一下飞机便遭逮捕,并被软禁起来。
    警探凭凶案的蛛丝马迹,三天之内便把凶手逮捕了。
    曹操认为崔琰对他腹诽心谤,于是就把崔琰逮捕、下狱、赐死。
    这伙劫持飞机的歹徒被警察逮捕了。
    严打中的这条漏尽更阑终于被公安局逮捕。
    公安局逮捕了一个潜伏特务。
    那个欺压百姓的恶霸被警察逮捕了。
    严打中的这条漏网之鱼终被公安局逮捕。
    他因为贪污公款被逮捕了。
    警察叔叔逮捕了这两个罪犯。

    汉字详情

    dài,dǎi [dai]
    部首: 306
    笔画: 11
    五笔: VIP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LE
    四角: 35309

    详细解释

    dǎi

    动词

    (1) ∶捉,特指经过追赶或试图抓住 。如:逮蚊子;逮特务;猫逮老鼠

    (2)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隶( dài)声。本义:赶上;及;到)

    (2) 同本义

    逮,唐逮及也。——《说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于袁娄而与之盟。——《公羊传·成公二年》

    群后之逮在下。——《书·吕刑》

    逮事父母。——《礼记·曲礼》

    上不及尧、 舜,下不逮 周、 孔,亦一时之懿士。——《世说新语·排调》

    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启》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论语·季氏》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4) 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逮”,人逃亡而追拿称“捕”)

    以罪过连逮。——《史记·始皇纪》

    逮治党与。——《汉书·王莽传》。注:“捕也。”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博鸡者事》

    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被逮之前一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问罪);逮狱(逮捕入狱)

    (6) 另见 dǎi

    英文翻译

    seize, catch; reach, arriv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ai1 t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ai1 t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3 ti4 [客英字典] tai5 [梅县腔] tai1 tai5 [宝安腔] ti5
    ◎ 潮州话:dài/多埃6(大) dǎi /多埃2(歹),dai6(tãi)di6(tĩ) d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特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deh/deydʰiei
    [bu]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GEY
    五行:
    仓颉: QIJB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英文翻译

    arrest, catch,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pu3 [客英字典] pu5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台湾四县腔] pu5 p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