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拿

zhuō ná [ zhuo na]
注音 ㄓㄨㄛ ㄋ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捉拿 zhuōná

(1) 擒捉;缉捕

捉拿归案
arrest;catch

词语解释

  1. 亦作“ 捉挐 ”。擒捉;缉捕。

    《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若有违犯之人,捉挐到官,追问是实,遍行惩治。”《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吃三回五次来禀,遮掩不住,只得差人去 宋江 下处捉拿。”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 杨大妈 从此就成为敌人指名捉拿的对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捉挐”。擒捉;缉捕。

《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若有违犯之人,捉挐到官,追问是实,遍行惩治。”
《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吃三回五次来禀,遮掩不住,只得差人去宋江下处捉拿。”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杨大妈从此就成为敌人指名捉拿的对象。”

捉拿的国语词典

缉捕。

捉拿的网络释义

捉拿

  • 捉拿(zhuō ná),汉语词汇。
  • 出自《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
  • 意思是擒捉、缉捕。
  • 捉拿的翻译

    英语: to arrest, to catch a criminal
    德语: aufhalten, anhalten , erwischen (V)​
    法语: attraper un criminel

    捉拿造句

    公安人员正在全力捉拿案犯。
    这个横行不法的大盗,终于被捉拿归案,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那个罪犯虽逃之夭夭了,但法网恢恢,终会将他捉拿归案的。
    武警战士在丛林里出生人死,捉拿持枪的毒犯。
    公安人员正在捉拿犯人。
    他们愿出十万元赏金捉拿凶手。
    司隶校尉,在洛阳侦骑四出,每日捉拿不少嫌疑人,却于大局无补,谣言日甚一日。
    是您捉拿盗首赵三的赏赐,两百两白银。
    有些人们捉拿逃犯或者凶猛的动物来获取奖赏。
    可著厂卫各衙门缉捕的用心缉访,三日一比,定要捉拿奸细。
    饶是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奔往耳环小混混的方向,仍有一小部分位於外围的玩家企图将锺仔和艾莉娜捉拿住。
    宋江在浔阳楼写下反诗,蔡九令戴宗前去捉拿宋江,戴宗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泼在身上,装疯以便逃过捉拿。
    比如说,在底比斯发现了一张纸莎草纸,悬赏捉拿一个逃跑的奴隶。
    他缓缓地走到二人中间,不容置辩地道“从现在开始,我们便是捉拿吴飞的队友,需要大家一起精诚合作。
    警察局经过研究,疑是伪鬼作祟,便派多名警察前往捉拿。
    坏人明知警察在旁边,还敢胡作非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最后还是被警察捉拿归案。
    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等等,定王现在全城都以‘捉拿逆党’为名捉拿李唐贵族,而且城门防守甚严出行都须盘察,恐怕会暴露所以此时不宜出城,先在城内躲几天吧。
    百姓可以当街告状,所告之状可以是逗乐的玩笑,也可以是真正的案情,传说如是真案子,杠箱官当即就写押票,派人去捉拿案犯。
    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越王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没有取性命。

    汉字详情

    zhuō [zhuo]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KHY
    五行:
    仓颉: QRYO
    四角: 56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捉,搤也。——《说文》

    捉,持也。——《广雅》

    伊便能捉杖打人。——《世说新语·方正》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左传》

    孙权捉 预手,涕泣而别。——《三国志》

    (3) 又如:捉发(手握头发);捉秤(拿秤,掌秤);捉手(握手);捉身(把握身体);捉船(撑船,划船);捉笔(执笔)

    (4) 捉拿,擒拿;追捕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杜甫《岁晏行》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不能行捉。——《聊斋志异·促织》

    (5) 又

    迅不可捉。

    余捉蟋蟀。——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捉事人(捉拿罪犯的公人);捉生替死(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捉生(活捉敌人);捉取(擒拿;捕捉)

    (7) 戏弄

    张珙新来,受了别人家捉。—— 董解元《西厢》

    (8) 又如:捉掐(捉弄);捉狭(捉弄);捉搦(戏弄)

    (9) 捡,拾

    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百喻经》

    (10) 找,趁

    当日权且欢天喜地,并无他说。明日捉个空,便一径到临安府前叫起屈来。——《京本通俗小说》

    你瞧,太太们老在一起,哪有我捉空儿跟他说话的机会。——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11) 又如:捉个空(找个空子);捉冷眼(趁人没看见);捉脉(堪舆家据地势,寻找所谓龙脉);捉空(趁空);捉破(抓出破绽)

    (12) 控制

    那小二不曾提防,捉脚不定,翻筋斗直跌出门外,磕碎脑后,鲜血直淌。——《醒世恒言》

    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兀自捉脚不住。——《水浒全传》

    (13) 又如:捉不住(控制不住);捉兵(提调军队);捉店(守护店铺)

    介词

    相当于“把”、“将”

    身边铜钱又无,吃了却捉什么还他?——《警世通言》

    好得合头痴。向吾宅里坐,却捉主人欺。——《敦煌变文集》

    英文翻译

    grasp, clutch; catch,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zu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k7 [客英字典] zok7 zuk7 [陆丰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ok7 zuk7 [海陆丰腔] zok7 [zuk7] [宝安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角入聲開口二等ʧɔkcruk/treok
    [na]
    部首: 432
    笔画: 10
    五笔: WGKR
    吉凶:
    仓颉: ORQ
    四角: 80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英文翻译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naa4
    ◎ 客家话:[梅县腔] na1 [沙头角腔] la1 [客英字典] na1 [宝安腔] la1 [东莞腔] la1 [台湾四县腔] na1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2 [陆丰腔] na1 [海陆丰腔] n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女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ɳanra/nea

    捉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