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

shì fàng [shi fang]
繁体 釋放
注音 ㄕˋ ㄈㄤ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释放 shìfàng

(1) 恢复人身自由

释放犯人
release

(2) 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

释放出能量
满腔怒气无处释放
release;discharge

词语解释

  1. 恢复被拘捕、关押者的人身自由。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诛其首恶,餘皆释放,復为平民。”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即是 执中 所奏欠户,自是贫困之人,皆当释放矣。”《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於狱中吊出 秋公 ,立时释放。”

  2. 脱掉;解开;解除。

    《三国志·吴志·薛莹传》:“释放巾褐,受职剖符。”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律法,后期者当斩,喒遂释放其缚,纵令亡去。”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二折:“除免你那腹内愁,顿脱了眉上锁,释放了心头病。”

  3. 散放;放出。如:原子核被高速度运动的中子撞击时,就释放出原子能。

引证解释

⒈ 恢复被拘捕、关押者的人身自由。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诛其首恶,餘皆释放,復为平民。”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即是执中所奏欠户,自是贫困之人,皆当释放矣。”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於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⒉ 脱掉;解开;解除。

《三国志·吴志·薛莹传》:“释放巾褐,受职剖符。”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律法,后期者当斩,喒遂释放其缚,纵令亡去。”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除免你那腹内愁,顿脱了眉上锁,释放了心头病。”

⒊ 散放;放出。

如:原子核被高速度运动的中子撞击时,就释放出原子能。

释放的国语词典

免除拘提、逮捕、羁押之拘束,而恢复其自由。

如:「释放能量」。

释放的网络释义

释放 (汉语词语)

  • 释放,字面意思是恢复被拘押者或服刑者的人身自由,释放人质刑满释放;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某些原子核被运动的中子撞击时;就释放出原子能。
  • 释放造句

    这种物质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当局也感到众怒难犯,决心释放被禁的代表。
    有的劳改释放犯人并没有真正悔改,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故态复萌。
    小草,你的身躯虽然很小,看起来很瘦弱,你虽然常常被人忘却,你却从不计较,还是依然为我们释放着一丝丝嫩绿。
    伤痛得以释放,心灵才会松绑;内心有所支撑,意志才会坚强。
    虽然每隔几个月,我们看到一个新的饮食趋势的释放。我们的腰围继续变得更广泛和更广泛的和我们的健康问题有直接。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却不断增加。
    每一个轻盈的舞步,每一个身体的律动,都在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都是对灵魂的释放,对自由的渴望。
    理解了别人也就释放了自己。
    我们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欲擒故纵,以便诱捕匪首。
    从女方角度想的话,那女的爱他,付出爱情和身体,但她自愿的,她开心。但也可能成为痛苦的根源。从男方角度来说的话,有时候男人可以把爱情和身体是分开的,享受肯定会有,但是那是身体的释放,与爱情无关。
    被释放的肉票,像惊弓之鸟,带着仓惶的眼神。
    流水在抵触的地方才能释放它的活力。
    梦见和死人小声说话,代表梦者心中藏有不敢直接表达出来的心事,其实遇到难以解决的心事儿了,可以找到至亲或者要好的朋友倾述一下,可能就会把这种压力给释放出来了。
    累了,就休息一下吧,何必把自己逼的那么紧呢。就让自己的心停下来吧,它也需要时间去整理,哪怕是驻足拍拍灰尘,让心灵重归洁净,这不是懦弱的逃避,而是自我的释放。
    他前几天才从监狱里释放出来,昨天就偷李家庄的牛,又被抓进去了,真是本性难移。
    原子核裂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经过他多方奔走,这些人才得以被释放,重见天日。
    该厂不断释放出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
    关于你自卑一面的表现,那是很正常的。表达出来也就是倾吐出来,得到发泄和释放。
    赞美是一名教师应有的素养,更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释放。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701
    笔画: 12
    五笔: TOC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EQ
    四角: 2795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采( biàn),睪( )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2) 同本义

    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说文》

    释获。——《仪礼·大射仪》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释服。——《仪礼》

    (3) 又如:释绂(解下印绶。指致仕罢官);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

    (4) 解释

    乃使行人 奚斯释言于 齐。——《国语·吴语》

    (5) 又如:释情消迹(消除误会;予以和解);释言(以言语自作解释);释例(说明所著书的凡例)

    (6) 释放;赦免

    怀王竟听 郑袖,复释去 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豪民气尽,以额叩头,谢不敢。乃释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舍弃;抛弃

    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左传·哀公八年》

    君其释申生也。——《国语·晋语》。注:“释,舍也。”

    (8) 又如:释法(舍弃法令而不施用)

    (9) 放下;放开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10) 又如:力叮不释(用力叮住不放)

    (11) 消失

    虽欲爱君,惑不释也。——《国语·晋语》

    (12) 溶化;消融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老子》

    (13) 又如:如冰之将释(就像冰将消融那样)

    (14)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礼记·内则》

    (15) 发,射出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书·太甲上》

    (16) 解除;免除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 黄宗羲《原君》

    (17) 又如:释去仔肩(卸掉责任;放下重担);释憾(解除心中的怨恨。指报复);释难(解除困难);释闷(解闷儿;排遣烦闷);释四增美(除去邪僻之念,增加美善的质性)

    (18) 淘米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名词

    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如:释厄(唐僧遭受的魔难);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

    英文翻译

    interprete, elucidate; re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

    fàng [fang]
    部首: 409
    笔画: 8
    五笔: Y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SOK
    四角: 08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 同本义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驩兜于 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 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放逐)

    (5) 舍弃;废置

    放,弃也。——《小尔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书·康诰》

    (6) 又如:放丢(扔,丢放);放绝(废弃);放蔑(废弃蔑视)

    (7) 解除约束;释放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 马中锡《中山狼传》

    休放往来人闲走。——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把俘虏放回去;放赦(宽赦;赦免);放脱(放走);放免(放赦。释放,赦免);放遣(释放;遣散);放释(释放)

    (9) 免去;免除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脱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职);放退(免职,退职);放税(免税)

    (11) 放纵,恣纵

    无使放悖。——《吕氏春秋·审分》

    益增其放。——《绝交书》。注:“放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纵);放玩(纵情游玩);放傲(放纵自傲);放醉(纵情醉酒);放横(恣意蛮横);放浊(放纵邪行);放怀(纵意,放纵情怀)

    (13) 做;干 。如:放歹(干坏事,作恶);放短(做手脚);放线(做眼线;当坐探)

    (14) 发放

    月钱放过了不曾?——《红楼梦》

    (15) 又如:放赏(发放赏钱);放高利贷;放官吏债(宋代富家将银钱放与候补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实缺时,可得加倍利息)

    (16) 搁置;放下

    放,置也。——《广雅》

    无放饭。——《礼记·曲礼》

    隐居放言。——《论语》。包注:“置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着(放置,搁置);放桌子(摆餐具);放顿(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既而胡即放 宁夏知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职;做官)

    (20) 从圈栏或禁闭中释放出来

    放牛于桃林之野。——《伪武成》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2) 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如:放电影;放幻灯片

    (24) 扩展,加大 。如:腰身放肥一点;裤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或状态,不加处理 。如:鲜肉不能放太久;这个问题得放几天再说

    (26) 搁进去,加进去 。如:先给锅里放点水;汤里放点盐

    (27) 为达到某种状态迅速控制速度、态度等 。如:汽车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谨慎点;放低声音

    (28) 开放 。如:花开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齐放

    (29) 舒展 。如:放眉;放体

    (30) 通“方”。并船

    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32) 发射;放射;发出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34) 点燃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如:放寒假;放学

    (36) 通“妨”( fáng)。阻碍

    不利作土工之事,放农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fǎng)

    (38) 模拟

    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国语·周语下》

    有放而不致也。——《礼记·礼器》

    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论衡·自纪》

    (39) 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40) 相似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庄子·天地》

    副词

    通“方”。正当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英文翻译

    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3
    ◎ 客家话:[宝安腔] fong5 [东莞腔] fong5 [陆丰腔] piong5 fong5 [梅县腔] fong5 biong5 [海陆丰腔] fong5 piong5 [客英字典] fong5 piong5 [台湾四县腔] fong5 p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biong4 fong4 [沙头角腔] fong5 b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分网陽合上聲合口三等pyangx/pvankp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