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

biān chuí [ bian chui]
繁体 邊陲
注音 ㄅ一ㄢ ㄔㄨㄟ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边陲 biānchuí

(1) 边疆

border area;frontier

词语解释

  1. 亦作“ 边垂 ”。亦作“ 边埵 ”。犹边境。

    《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郑伯 ﹞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之祸。’” 晋 左思 《魏都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唐 李白 《代赠远》诗:“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白敏中》:“ 崔鉉 诗云:‘边埵万里注恩波,宇宙羣方洽凯歌。’”《全唐诗》 崔鉉 诗作“边陲”。 元 柳贯 《题苏长公书曹侍中与王省副论赵元昊事》诗:“夏童昔跳踉,势将撼边垂。”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想此日开酺会,家家燕喜,只吾家抱向隅悲远謫,去边陲。” 郭小川 《祝酒歌》:“桦树林呀,犹如古代兵将守边陲。”

  2. 边缘。

    骆宾基 《罪证》九:“﹝ 大盘岭 ﹞虽然并不算高,但岭背露出阴云的边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边垂”。亦作“边埵”。

⒉ 犹边境。

《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郑伯﹞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之祸。’”
晋左思《魏都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唐李白《代赠远》诗:“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白敏中》:“崔鉉诗云:‘边埵万里注恩波,宇宙羣方洽凯歌。’”
《全唐诗》崔鉉诗作“边陲”。 元柳贯《题苏长公书曹侍中与王省副论赵元昊事》诗:“夏童昔跳踉,势将撼边垂。”
明屠隆《綵毫记·妻子哭别》:“想此日开酺会,家家燕喜,只吾家抱向隅悲远謫,去边陲。”
郭小川《祝酒歌》:“桦树林呀,犹如古代兵将守边陲。”

⒊ 边缘。

骆宾基《罪证》九:“﹝大盘岭﹞虽然并不算高,但岭背露出阴云的边陲。”

边陲的国语词典

边疆地带。《左传.成公十三年》:「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史记.卷二五.律书》:「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也作「边垂」、「边陲区」。

边陲的网络释义

边陲 (名词词汇)

  • 边陲,名词词汇,亦作“ 边垂 ”。亦作“ 边埵 ”。
  • 拼音:biān chuí
  • 释义: 1、犹边境。2、边缘。
  • 边陲造句

    盛唐时期,边陲小国北面称臣,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繁华的景象。
    冬季的西北边陲天寒地冻。
    我以为回忆就会这样慢慢搁浅.化作泡沫,消失在海的边陲.可是记忆的种子却时而出没时而埋葬.再也无法追逆到从前的时光。
    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施行霸道,穷兵黩武,奴役边陲的少数民族。
    武国边陲,茫茫大漠,在距离一处名为黑石镇不远的山窑外,有着数名包着头帕的女人正在焦急不安的张望着。
    柳永的干谒之作,也因为鲜活的都市叙述不胫而走,由官府到市井,远播边陲和异国。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新疆塔吉克族,地理位置上的偏僻逃避不了全球化的洗礼。
    建国伊始,东北边境颇有异国风味的边陲小镇满洲里是我国与外部联系的主要口岸,亦是我国到苏联及东欧各国出入境的必由之地,故外交部在此专设常驻机构。
    沙堰镇位于江苏省高邮市的东南边陲,南与江都市接壤,东与兴化市毗邻。
    诸侯王王禅孟夏出畋于益州,省宪祖饯于郊,王饮公酒,因言曰天子以王仁爱,命镇抚边陲,今二麦将登,游猎非时。
    然而,多年以来这个南方大港在人们心目中只是边陲小港。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资溪,赣东边陲的一个山区小县,不产小麦,没有面粉厂,也不是面包生产、消费的最前沿,却成了“中国面包之乡”。
    如今太阳还没有完全西落,金黄色余辉挥洒在这苍茫大陆西南边陲的小镇之上,一片安然淡泊的感觉。
    他巡抚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剿平了四省边境多年扰民的顽寇,平定了江西的宁王叛乱,还征服广西土酋,开拓南疆,绥靖边陲。
    三水镇,地处边陲,三面环水,背倚群山,山植苍翠,水清而甘,山中晨暮有雾,似为灵气所化。
    七里峒的苗人祭坛,向来在南疆边陲颇负盛名。
    亳州市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
    南郑县可不在郑州南部,而是在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
    临沧地处云南边陲,经济社会建设相对落后,就业环境较差,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

    汉字详情

    biān,bian [bian,bian]
    部首: 306
    笔画: 5
    五笔: LP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S
    四角: 34302

    详细解释

    biān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臱( mián)声。本义:山崖的边缘)

    (2) 同本义

    边,行垂崖也。——《说文》

    边,垂也。——《尔雅》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唐· 李白《荆州歌》

    (3) 又如: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边沿,旁侧);边涯(边际;边缘)

    (4) 边境

    其在边邑。——《礼记·玉藻》。注:“九洲之外。”

    顿颡于边。——《国语·吴语》。注:“边,边境也。”

    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大:一种大人物。)——《左传·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边之末安。——《盐铁论·利议》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诗

    (5) 又如:边人(边境的人);边民(边境的人民);边缺(边远地区官职的空缺);边任(驻守边远地区的重要职位);边庭(边疆);边夷(泛指边疆的少数民族);边功(在边境抗敌所建立的功劳)

    (6) 旁边

    边,方也。——《广雅》

    续衽钩边。——《礼记·深衣》

    齐衰不以边坐。——《礼记·檀弓》

    鸟宿池边树。——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7) 又如:左边;右边;边厢(旁边);边邦(邻邦);边近(旁边,附近)

    (8) 尽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杜甫《登高》

    (9) 又如:无边;无边无际;边梢(树枝的末梢)

    (10) 边区的省称 。如:边府(边区政府);边币

    (11) 方位词的后缀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又如:东边;西边;后边;前边

    (13) 姓

    动词

    (1) 靠近

    齐边 楚。——《史记·高祖本纪》。集解:“近也。”

    (2) 又如:边鄙(靠近边界的地方);边海(靠海,临海;海边);边带(邻接,毗连)

    bia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edge, margin, side, border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潮州话:biang1(piang)[潮州]biêng1 , bin1(piⁿ)

    宋本广韵

    chuí [chui]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TGF
    五行:
    仓颉: NLHJM
    四角: 72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垂声。假借为垂,俗用为边境字。本义:边疆)

    (2) 同本义

    陲,边也。——《广韵》

    虔刘我边陲。——《左传·成公十三年》

    连兵于边陲。——《史记·律书》

    (3) 又如:边陲(边境)

    (4) 边缘

    独我恶水浊,凿井庭之陲。——唐· 姚合《街西居三首》

    动词

    流传。也作“垂”

    大义箸明,陲于后嗣。——李斯《泰山刻石》

    英文翻译

    frontier, bord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i2 [客英字典] sui2 [宝安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cui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