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边地。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等传赞》:“终之胡雏乱华,身播边陬,非曰天运,亦人事有致而然。” 元 柳贯 《文子方寓直翰林数日即以使往云南典选诗用识别》:“得结数十辈,参错置边陬。” 章炳麟 《箴新党论》:“特以边陬之地,期月之时,见闻不周,则不能无所拘滞。”
边际。
南唐 陈陶 《海昌望月》诗:“天花辟膻腥,野云无边陬。”
引证解释
⒈ 边地。
引《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等传赞》:“终之胡雏乱华,身播边陬,非曰天运,亦人事有致而然。”
元柳贯《文子方寓直翰林数日即以使往云南典选诗用识别》:“得结数十辈,参错置边陬。”
章炳麟《箴新党论》:“特以边陬之地,期月之时,见闻不周,则不能无所拘滞。”
⒉ 边际。
引南唐陈陶《海昌望月》诗:“天花辟膻腥,野云无边陬。”
边陬的网络释义
边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iān
名词
(1) (形声。从辵(
),臱( )声。本义:山崖的边缘)(2) 同本义
边,行垂崖也。——《说文》
边,垂也。——《尔雅》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唐· 李白《荆州歌》
(3) 又如: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边沿,旁侧);边涯(边际;边缘)
(4) 边境
其在边邑。——《礼记·玉藻》。注:“九洲之外。”
顿颡于边。——《国语·吴语》。注:“边,边境也。”
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大:一种大人物。)——《左传·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边之末安。——《盐铁论·利议》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诗
(5) 又如:边人(边境的人);边民(边境的人民);边缺(边远地区官职的空缺);边任(驻守边远地区的重要职位);边庭(边疆);边夷(泛指边疆的少数民族);边功(在边境抗敌所建立的功劳)
(6) 旁边
边,方也。——《广雅》
续衽钩边。——《礼记·深衣》
齐衰不以边坐。——《礼记·檀弓》
鸟宿池边树。——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7) 又如:左边;右边;边厢(旁边);边邦(邻邦);边近(旁边,附近)
(8) 尽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杜甫《登高》
(9) 又如:无边;无边无际;边梢(树枝的末梢)
(10) 边区的省称 。如:边府(边区政府);边币
(11) 方位词的后缀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又如:东边;西边;后边;前边
(13) 姓
动词
(1) 靠近
齐边 楚。——《史记·高祖本纪》。集解:“近也。”
(2) 又如:边鄙(靠近边界的地方);边海(靠海,临海;海边);边带(邻接,毗连)
bia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iang1(piang)[潮州]biêng1 , bin1(piⁿ)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取声。“阜”是土山,与区域有关。本义:山的角落)(2) 同本义
陬,阪隅也。——《说文》
陬,角也。——《广雅》
在陵之诹。——《补亡诗》
五岳之土…若在陬,陵之阳。——《管子》
归路意昏,落日在岭陬。——杨万里《次日醉归》
(3) 隅,各个角落
(4) 又如:陬隅(室内西南角);陬维(边隅,角隅)
(5)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
(6) 边远偏僻的地方
其荒陬谲诡。——左思《吴都赋》
监土木于僻陬,绝交通于首善。——《新罗马》
(7) 又如:陬隧(边邑的通道);陬澨(僻远处);陬邑(边远乡邑);陬芒(边远偏僻之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eu1 [客英字典] zeu1 [梅县腔] zeu1 [台湾四县腔] zeu1 [客语拼音字汇] ze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諏 | 子于 | 精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cyo/ziu | ts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