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捍

biān hàn [ bian han]
繁体 邊捍
注音 ㄅ一ㄢ ㄏㄢˋ

词语释义

1.亦作"边扞"。 2.边防,边境防务。

词语解释

  1. 亦作“ 边扞 ”。边防,边境防务。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顷破家为国,母妻子弟并坠没虏中,不顾孝道,陈力边捍,竭忠尽诚,未为朝廷所识。”《魏书·释老志》:“请听 苟子 等还乡课输,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周书·文帝纪上》:“朝廷若以 悦 ( 侯莫陈悦 )为边扞,乞处以 瓜 凉 一藩。” 唐 苏颋 《授高仙芝右羽林军大将军制》:“宜復官资,更为边扞。”《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且 染干 者, 处罗侯 之子……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 雍虞閭 以为边捍。”《宋史·外国传三·高丽》:“ 辽 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边扞”。边防,边境防务。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顷破家为国,母妻子弟并坠没虏中,不顾孝道,陈力边捍,竭忠尽诚,未为朝廷所识。”
《魏书·释老志》:“请听苟子等还乡课输,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
《周书·文帝纪上》:“朝廷若以悦(侯莫陈悦 )为边扞,乞处以瓜凉一藩。”
唐苏颋《授高仙芝右羽林军大将军制》:“宜復官资,更为边扞。”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且染干者, 处罗侯之子……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雍虞閭以为边捍。”
《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辽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扞。”

边捍的网络释义

边捍

  • 边捍的释义是边防,边境防务。出自《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
  • 汉字详情

    biān,bian [bian,bian]
    部首: 306
    笔画: 5
    五笔: LP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S
    四角: 34302

    详细解释

    biān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臱( mián)声。本义:山崖的边缘)

    (2) 同本义

    边,行垂崖也。——《说文》

    边,垂也。——《尔雅》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唐· 李白《荆州歌》

    (3) 又如: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边沿,旁侧);边涯(边际;边缘)

    (4) 边境

    其在边邑。——《礼记·玉藻》。注:“九洲之外。”

    顿颡于边。——《国语·吴语》。注:“边,边境也。”

    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大:一种大人物。)——《左传·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边之末安。——《盐铁论·利议》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诗

    (5) 又如:边人(边境的人);边民(边境的人民);边缺(边远地区官职的空缺);边任(驻守边远地区的重要职位);边庭(边疆);边夷(泛指边疆的少数民族);边功(在边境抗敌所建立的功劳)

    (6) 旁边

    边,方也。——《广雅》

    续衽钩边。——《礼记·深衣》

    齐衰不以边坐。——《礼记·檀弓》

    鸟宿池边树。——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7) 又如:左边;右边;边厢(旁边);边邦(邻邦);边近(旁边,附近)

    (8) 尽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杜甫《登高》

    (9) 又如:无边;无边无际;边梢(树枝的末梢)

    (10) 边区的省称 。如:边府(边区政府);边币

    (11) 方位词的后缀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又如:东边;西边;后边;前边

    (13) 姓

    动词

    (1) 靠近

    齐边 楚。——《史记·高祖本纪》。集解:“近也。”

    (2) 又如:边鄙(靠近边界的地方);边海(靠海,临海;海边);边带(邻接,毗连)

    bia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edge, margin, side, border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潮州话:biang1(piang)[潮州]biêng1 , bin1(piⁿ)

    宋本广韵

    hàn [han]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JFH
    五行:
    仓颉: QAMJ
    四角: 56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古字作“扞”,后作“捍”。形声。从手,旱声。本义:抵御;保卫)同本义

    扞,以手扞,又卫也。——《广韵》

    亲帅扞之。——《左传·文公六年》

    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左传·成公十二年》

    而设以国为王扞秦。——《战国策·西周策》

    若手足之扞头目。——《汉书·刑法志》

    能扞大患则祀之。——《礼记·祭法》

    守一城,捍天下。——韩愈《张中函传后叙》

    (2) 又如:捍塞(防堵,阻塞);捍难(抵御外侮);捍遏(以武力阻隔);捍城(护卫城池);捍救(捍卫;救援);捍护(防卫;护卫);捍屏(捍蔽。屏藩)

    名词

    古代射者左臂所著的皮制袖套 。如:铠捍(铠甲与皮袖套)

    形容词

    (1) 通“悍”。勇猛;强悍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庄子·大宗师》

    无衔橛而御捍马也。——《盐铁论·刑德》

    (2) 又如:捍马(凶悍的烈马)“扞”

    英文翻译

    ward off, guard against, defend

    方言集汇

    ◎ 粤语:hon2 hon5 hon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台湾四县腔] hon5 gon5 [客英字典] gon5 hon5 [海陆丰腔] hon6 gon5 [梅县腔] hon5 [宝安腔] hon3 g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五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下赧刪開上聲開口二等ɣanghranx/he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