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见“ 边墙 ”。
亦作“ 边墻 ”。指 长城 。
明 徐渭 《边词》之五:“真冯一堵边墻土,画断乾坤作两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近时 戚将军 筑 蓟镇 边墙,不僇一人,期月而功成。”《明史·兵志三》:“乃请修筑 宣 大 边墙千餘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 清 李调元 《观音庵》诗:“瀑布雨餘穿石罅,边墻云里走峯尖。” 清 郑燮 《逃荒行》:“边墻渐以南,黄沙浩无宇。” 清 黄景仁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且倾 燕 市飘零酒,坐看边墙紫翠山。”
引证解释
⒈ 见“边墙”。亦作“边墻”。指长城。
引明徐渭《边词》之五:“真冯一堵边墻土,画断乾坤作两家。”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近时戚将军筑蓟镇边墙,不僇一人,期月而功成。”
《明史·兵志三》:“乃请修筑宣大边墙千餘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
清李调元《观音庵》诗:“瀑布雨餘穿石罅,边墻云里走峯尖。”
清郑燮《逃荒行》:“边墻渐以南,黄沙浩无宇。”
清黄景仁《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且倾燕市飘零酒,坐看边墙紫翠山。”
边墙的网络释义
边墙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iān
名词
(1) (形声。从辵(
),臱( )声。本义:山崖的边缘)(2) 同本义
边,行垂崖也。——《说文》
边,垂也。——《尔雅》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唐· 李白《荆州歌》
(3) 又如: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边沿,旁侧);边涯(边际;边缘)
(4) 边境
其在边邑。——《礼记·玉藻》。注:“九洲之外。”
顿颡于边。——《国语·吴语》。注:“边,边境也。”
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大:一种大人物。)——《左传·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边之末安。——《盐铁论·利议》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诗
(5) 又如:边人(边境的人);边民(边境的人民);边缺(边远地区官职的空缺);边任(驻守边远地区的重要职位);边庭(边疆);边夷(泛指边疆的少数民族);边功(在边境抗敌所建立的功劳)
(6) 旁边
边,方也。——《广雅》
续衽钩边。——《礼记·深衣》
齐衰不以边坐。——《礼记·檀弓》
鸟宿池边树。——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7) 又如:左边;右边;边厢(旁边);边邦(邻邦);边近(旁边,附近)
(8) 尽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杜甫《登高》
(9) 又如:无边;无边无际;边梢(树枝的末梢)
(10) 边区的省称 。如:边府(边区政府);边币
(11) 方位词的后缀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又如:东边;西边;后边;前边
(13) 姓
动词
(1) 靠近
齐边 楚。——《史记·高祖本纪》。集解:“近也。”
(2) 又如:边鄙(靠近边界的地方);边海(靠海,临海;海边);边带(邻接,毗连)
bia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iang1(piang)[潮州]biêng1 , bin1(piⁿ)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