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畅

biàn chàng [ bian chang]
繁体 辯暢
注音 ㄅ一ㄢˋ ㄔㄤˋ

词语释义

1.流畅﹐流利。

词语解释

  1. 流畅,流利。

    《周书·萧岿传》:“后因宴承间,乃陈其父荷 太祖 拯救之恩,并敍二国艰虞,唇齿掎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泗交流。”《周书·令狐整传》:“ 整 进趋详雅,对扬辩畅,謁见之际,州府倾目。”

引证解释

⒈ 流畅,流利。

《周书·萧岿传》:“后因宴承间,乃陈其父荷太祖拯救之恩,并敍二国艰虞,唇齿掎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泗交流。”
《周书·令狐整传》:“整进趋详雅,对扬辩畅,謁见之际,州府倾目。”

辩畅的网络释义

辩畅

语出:明 徐榜 《济南纪政·杨化记》:“藩臬二司闻之,亦拘之亲审,司道五六人各有辩驳, 李氏 应答不滞。” 陶行知 《海德公园》诗:“台上台下可辩驳,只有拳头动不得。”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712
笔画: 16
五笔: UYU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JIVJ
四角: 00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辡( 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形容词

(1) 有口才,善言辞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英文翻译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6

宋本广韵

chàng [chang]
部首: 521
笔画: 8
五笔: JHN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NSH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申,昜( yáng)声。本义:畅通,无阻碍)

(2) 同本义

登台四望,三面皆畅。——《韩非子·说林上》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易·坤》

(3) 又如:通畅(运行无阻);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4) 舒畅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庄子·则阳》

感条畅之气。——《礼记·乐记》

美声畅于虞氏。——《文选·张衡·西京赋》

(5) 又如:宽畅(心里舒畅);酣畅(畅快)

(6) 茂盛

草木畅茂。——《孟子·滕文公上》

(7) 流畅,言辞敏捷、自在而流利 。如:畅利(流利);明畅(明白流畅)

副词

(1) 正;极;甚

青衫忒离俗,栽得畅可体。——《董西厢》

(2) 又如:畅好(畅好是,畅好道。真是,真正;正好,甚好)

(3) 尽情;痛快 。如:畅抒(尽情地抒发)

英文翻译

smoothly, freely, unrestra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