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晳

biàn xī [ bian xi]
繁体 辯晳

词语释义

1.聪慧明理。2.分辩清楚,分辩明白。

词语解释

  1. 聪慧明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其人亦生而辩晳,即穷巷下佣,无不能言语进退者,亦其风气使然也。”

  2. 分辩清楚,分辩明白。

    严复 《论教育书》:“不敢以空虚无据之辞进,请即大报所论列者,相与扬搉辩晳之可乎?”

引证解释

聪慧明理。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其人亦生而辩晳,即穷巷下佣,无不能言语进退者,亦其风气使然也。”

分辩清楚,分辩明白。

严复《论教育书》:“不敢以空虚无据之辞进,请即大报所论列者,相与扬搉辩晳之可乎?”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712
笔画: 16
五笔: UYU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JIVJ
四角: 00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辡( 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形容词

(1) 有口才,善言辞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英文翻译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6

宋本广韵

[xi]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SRJF
仓颉: DLA
四角: 42602

英文翻译

fair; white; clear; discriminate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海陆丰腔] sit7 [梅县腔] sit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