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权

biàn hù quán [ bian hu quan]
注音 ㄅ一ㄢˋ ㄏㄨˋ ㄑㄨㄢˊ

词语释义

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法律给予被告人申辩和解释的一种权利。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被告人有获得律师辩护权。
2、刑事诉讼法的其它改变包括确保公平辩护权的落实以及允许更多的政府部门监听诉讼。
3、辩护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核心。
4、辩护权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被指控人)的基本权利。
5、辩护权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一项最为重要的防御性权利。
6、刑事诉讼中的律师执业豁免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一种延伸,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应当赋予律师一项重要内容。
7、被指控人的辩护权是一项贯穿刑事诉讼始终的诉讼权利,律师作为辩护人协助被指控人行使辩护权。
8、同时,它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特殊手段。
9、在现代法治国家中,辩护权不仅包括被追诉者自我辩护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享有律师辩护的权利。
10、获得刑事辩护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的人权,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律师的刑事辩护权。
11、侦查权独立于公诉权,但是受公诉权领导,对立于辩护权,并接受司法权的制约。
12、法官可以在不妨碍辩护权行使和在指控罪名的框架内,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变更指控罪名,其他情形下应商请公诉机关变更诉讼。
13、辩护权不仅缺乏法律和政策的有效保障,更难以得到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支撑。
14、在检察机关起诉的被告人及犯罪事实范围内,在不妨碍被告人辩护权行使的前提下,法院可以变更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
15、其次阐述了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国际公约中关于侦查阶段律师辩护权的规定。
16、第二部分首先界定了律师辩护权的内涵,为后文分析律师辩护权做了铺垫。
17、犯罪嫌疑人作为被追诉人,应当享有辩护权。
18、律师辩护权的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法治文明、人权建设的状况。
19、我国庭前审查程序没有能排除预断,也不利于庭审的准备和辩护权的保护。
20、我国刑事诉讼中被指控人的辩护权受到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但这两种保障都有巨大缺陷。
21、1996年以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的推进以及国际条约的不断引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得到了更多的强化。
22、对会见交流的限制是为了及时惩罚犯罪和防止权利滥用,但也不能侵犯基本人权和辩护权的有效实现。
23、第三十二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
24、保障会见交流权的实现是为了保障人权、辩护权和实现程序正义、控辩平等;
25、辩护权作为受刑事追诉者所有诉讼权利的核心,具有普适的价值。
26、而辩护律师深度介入刑事审前程序是实现辩护权的首要方式。
27、沉默权与辩护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保障被追诉人的两项基本权利。
28、如果不能画出两者的界限,就会违反宪法保障的辩护权。
29、为了保证法院审判和被告人辩护权的顺利行使,各国在赋予检察官公诉变更裁量权的同时,对其公诉变更裁量权的行使也进行一定的制约。

辩护权的网络释义

辩护权

  • 所谓辩护权,是指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事实和法律,针对指控、起诉进行申述、辩解和反驳,提出证明自己无罪或者罪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权利。
  • 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而进行申辩活动的权利。
  • 辩护权造句

    在检察机关起诉的被告人及犯罪事实范围内,在不妨碍被告人辩护权行使的前提下,法院可以变更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
    辩护权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一项最为重要的防御性权利。
    被告人有获得律师辩护权。
    自证无罪权应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区别于辩护权、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其辩护人在事实与法律适用方面行使辩护权,均不应受到限制。
    同时,它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特殊手段。
    沉默权与辩护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保障被追诉人的两项基本权利。
    这几乎不是英语了,因为我们是如此依赖由米尔顿、洛克和穆勒留传给我们的言论自由这一自由辩护权。
    为有效保障辩护权,在两大法系国家,虽然存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差异,但都有保障辩护律师信息知悉权的措施。
    辩护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核心。
    被告人有辩护权,这一辩护权受到宪法的保障。
    司法层面上,应形成尊重和保护律师依法执业、依法行使辩护权的良好氛围。
    被指控人的辩护权是一项贯穿刑事诉讼始终的诉讼权利,律师作为辩护人协助被指控人行使辩护权。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辩护权不仅包括被追诉者自我辩护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享有律师辩护的权利。
    刑事诉讼中的律师执业豁免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一种延伸,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应当赋予律师一项重要内容。
    辩护权不仅应当作为权利而存在,更应当作为一种有充分保障的权利而存在。
    侦查权独立于公诉权,但是受公诉权领导,对立于辩护权,并接受司法权的制约。
    刑事咨询权是犯罪嫌疑人的基础性权利,是辩护权的基础,具有独特的诉讼价值,应当引起法学界的关注和立法者的重视。
    法官可以在不妨碍辩护权行使和在指控罪名的框架内,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变更指控罪名,其他情形下应商请公诉机关变更诉讼。
    现行的死刑复核程序是法院主动启动、书面秘密审理的内部程序,未将被告人辩护权法定化。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712
    笔画: 16
    五笔: UYU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JIVJ
    四角: 00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辡( 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形容词

    (1) 有口才,善言辞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英文翻译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6

    宋本广韵

    [h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Y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IS
    四角: 530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蒦( 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2) 同本义

    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欲护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从我杀贼护家室。——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贯铁絙护之。

    (3) 又如:护队(行军所设防卫的军队);护藏(保护经藏);护梁(城楼上作护卫用的横梁);护镜(护心镜。衣甲上用以防护前心和后心的铜镜)

    (4) 爱护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护书(收放文书用的长方形木匣子);护头(小孩子不肯剃头发);护槽(马吃草时,人难接近)

    (6) 袒护;包庇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护庇(袒护;包庇);护相容隐(庇护容忍);护失(袒护自己的过错)

    (8) 监视;监督

    护,救视也。——《说文》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车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史记》

    (9) 救助

    高祖为布衣时, 何数以吏事护 高祖。——《史记·萧相国世家》

    (10) 总领

    乐毅于是并护 赵、 楚、 韩、 魏、 燕之兵以伐 齐,破之 济西。——《史记·乐毅传》

    英文翻译

    protect, guard, defend, she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宋本广韵

    quán [quan]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E
    四角: 47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动词

    (1) 称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副词

    姑且;暂且 。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英文翻译

    power, right,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kyu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