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哥

biàn gē [ bian ge]
注音 ㄅ一ㄢˋ ㄍㄜ

词语释义

1.亦作"辩哥"。

词语解释

  1. 见“ 辩哥 ”。

引证解释

⒈ 见“辩哥”。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712
笔画: 16
五笔: UYTU
五行:
吉凶:
仓颉: YJILJ
四角: 00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辡( biǎn)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2) 同本义

辨,判也。——《说文》

辨,别也。——《小尔雅》

辨方正位。——《周礼·天官》

辨是与非。——《易·系辞下》

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荀子·荣辱》

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男女辨姓。——《左传·昭公元年》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明辨是非;辨白(分辨清楚);辨色(辨别物色)

(4) 通“辩”。口头上争论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商君书·更法》

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荀子·解蔽》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上》

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辨士(善辩的说客);辨给(口才敏捷,能言善辨);辨驳(根据事理加以反驳)

(6) 通“班”。颁布

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汉书·高帝纪下》

辨社诸侯,出门见之,著以为戒。——《汉书·王莽传上》

(7) 又如:辨告(古代官吏将所订法律颁布告知民众)

英文翻译

distinguish, discri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bi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en6 [梅县腔] pien5 [沙头角腔] pan5 [台湾四县腔] pien5 [陆丰腔] pian6 [客语拼音字汇] pian4 [东莞腔] pen3 [客英字典] pien5 [宝安腔] p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蹇仙B開上聲開口三等仙Bbienx/byeenbʰĭɛn
[ge]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SK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RNR
四角: 106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 毛传:“哿,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

(2) 通“歌”。咏,唱,奏乐

召公卒,而民人思 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

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盐铁论》

(3) 又如:哥钟(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哥咏(歌咏)

(4) 哥哥

哥,声也。从二可。——《说文》。按,发声之语,如可而平,今以称兄之词。

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维哥孝友慈惠,和易谦恭。——唐· 白居易《祭浮梁大兄文》

(5) 又如:大哥;二哥;哥嫂;哥子(哥哥;对男孩的称呼)。亦用于对同族和亲戚中兄长的称呼。如:叔伯哥

(6) 对年稍长者或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尊称或昵称 。如:张大哥;李大哥;哥们(男子之间的昵称)

(7) 唐代常称父为哥

(8) 对丈夫的昵称。尤其是小两口之间 。如:送哥参军

(9) 宋代著名瓷窑“哥窑”的简称

英文翻译

elder br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1 [梅县腔] go1 [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宝安腔] go1 [沙头角腔] go1 [东莞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