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

bì xié [pi xie]
注音 ㄅ一ˋ ㄒ一ㄝˊ

词语释义

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做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辟邪(bì xié)

  2.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 秦韬玉 《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 《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3. 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 魏明帝 使给使辟邪,召 司马懿 。辟邪,给使之号,犹 汉 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4. 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5. 避除邪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6. 辟邪(pì xié)

  7. 偏邪不正。

    《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8. 闢邪(pì xié)

  9. 屏除邪念。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10. 驱除邪恶。

    明 吕坤 《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引证解释

⒈ 辟邪(bì xié)

⒉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秦韬玉《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⒊ 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顿首流涕”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明帝﹞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方以智《通雅·称谓》:“魏明帝使给使辟邪,召司马懿。辟邪,给使之号,犹汉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⒋ 宝剑名。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帝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⒌ 避除邪祟。辟邪(pì xié)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韦庶人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⒍ 偏邪不正。闢邪(pì xié)

《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⒎ 屏除邪念。

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⒏ 驱除邪恶。

明吕坤《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辟邪的国语词典

驳斥邪说。

辟邪的网络释义

辟邪 (汉语词语)

  • 辟邪,即避凶,指驱除邪恶;偏邪不正;驳斥邪说。见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此外茅山道教道士佩戴的茅山玉佩和九眼天珠亦是辟邪神器。
  • 辟邪的翻译

    英语: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mythical lion-like animal that wards off evil (also called
    法语: chasser les mauvais esprits, animal mythologique à tête de dragon, corps de cheval et silhouette de lion

    辟邪造句

    有时房子门口安置一对石狮子,据说是为了辟邪。
    清明时节雨纷纷,送你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路上行人欲断魂,送你一道消灾辟邪的符。借问酒家何处有?送你一壶暖胃暖心的酒。领取地点:快乐的杏花村。
    五月五日是端阳,各种风俗传统扬,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挂菖蒲,辟邪忙,龙舟过江划桨忙,欢畅过节喜洋洋。愿友人端午节快乐。
    这恶霸地主,鱼肉乡里,欺男霸女,放辟邪侈,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
    永乐桃木雕刻是我省芮城县永乐镇传统手工艺品,桃木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有辟邪镇宅的功用,最早沿袭桃木剑雕刻技法。
    粟广之野玄沙子,蟠桃寿宴一刀破五鬼,天帝青苑谈笑斩木仙,南疆莽丘长啸驭虎兕,辟邪地渊怒裂千仞峰,西海流波山喋血擒夔牛…
    五月端午杏儿黄,大街小巷棕味香,我采三枝艾叶草,放你窗前随风扬。一枝辟邪保安康,二枝迎福纳吉祥,三枝财源滚滚旺。收下吧!祝端午节快乐!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小年快乐!
    当初林远图可是凭借着三十六路辟邪剑法打遍黑白两道没有敌手,余沧海长青子也同样是败在了林远图手中。
    九九重阳节到了,朋友别忘了登高辟邪的祭奠活动。头戴茱萸花手持菊花酒,全家齐上阵,高山峻岭来过节,别开生面怡情高。愿朋友全家快乐!幸福美满吉祥!
    猴渣愣了一会儿,摸了摸自己脖子上那一堆辟邪的物件,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最高级别的辟邪物从萧错手里哄过来。
    天禄辟邪的发展和兴盛,是我国汉代升仙和祥瑞文化发展的结果,其衰落则是人们对升仙文化失去信仰之后的必然现象。
    端午节,门门挂菖蒲、辟邪,户户悬艾蓬、驱虫。
    渔家挂在门前辟邪用的八卦,是由两条鱼形的图案构成;小孩身上的吉祥物、银钏、银链、人们常用的灯笼,都做成鱼形。
    古老的傩神令人敬畏,为驱魔辟邪,一代又一代的石邮人都用跳傩的形式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渐渐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种图腾,被视为辟邪驱恶的吉祥物,成为威震八方、惟我独尊的王权化身。
    年轻人,就这么点实力?我看你的辟邪剑法也不外如是,徒有虚名罢了。
    林平之,你知道为什么你的祖父林远图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吗,为什么你父亲的辟邪剑法连余沧海的儿子都敌不过?
    在农村,很多父母在小孩子枕头底下或者旁边放着刀剪等锋利之物的原因就是一来辟邪二来遇上偷生鬼能及时保护孩子。
    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信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汉字详情

    bì,pī,pì [bi,pi,pi]
    部首: 712
    笔画: 13
    五笔: NKUH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RYTJ
    四角: 702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 同本义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 君主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 又如:复辟

    (5) 古称官吏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 罪,罪行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动词

    (1) 通“避”。回避,躲避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2)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3) 征召来授予官职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4) 另见

    其它字义

    动词

    (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 同本义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 开辟;开拓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 驳斥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 开垦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 屏除;驱除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词性变化

    形容词

    开阔;宽广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形容词

    (1) 通“僻”。偏僻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 邪僻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 另见

    [辟头](pī tóu)同“劈头”。

    英文翻译

    law, rule; open up, develop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p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宝安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东莞腔] pit7 [梅县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bʰĭɛkbjek/biek
    xié,yé [xie,ye]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AHTB
    仓颉: MHNL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xié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礼记·乐记》

    (2) 又如: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3) 不正当,不正派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礼记·祭义》

    亡正处邪。——《周书·王佩》。注:“奸术也。”

    愚乱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是以邪氛岁增。——《汉书·元帝纪》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惧谗邪。——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邪无疑。——《尚书》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辟邪说。——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又如: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5) 异常。妖异怪诞

    性不信巫邪。——《南史》

    (6) 又如: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名词

    (1) 品行不正的人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书·大禹谟》

    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3) 中医指邪气 。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4) 又如: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5) 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 。如:中邪;妖邪;邪魅

    (6) 另见

    (1) 见“莫邪”( mòyé)

    (2) 古同疑问词“耶”

    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何预我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可迎之邪。——《资治通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资治通鉴·汉纪》

    此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真邪。

    (3) 另见 xié

    英文翻译

    wrong, evil, depraved, vicious, perverse, heterodox

    方言集汇

    ◎ 粤语:ce4 je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a2 [宝安腔] sia2 [台湾四县腔] sia2 ja2 ja1 [客英字典] sia2 ja2 [海陆丰腔] sia2 ra2 ra1 [客语拼音字汇] xia2 [陆丰腔] sia3 [梅县腔] sia2 ja2 [东莞腔] s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遮麻三開平聲開口三等jaj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