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径

xī jìng [xi jing]
繁体 蹊徑
注音 ㄒ一 ㄐ一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蹊径 xījìng

(1) 路径;办法

筑蹊径。——《晏子春秋》
只好另辟蹊径
path;way

词语解释

  1. 亦作“ 蹊逕 ”。指小路。

    《吕氏春秋·孟冬》:“备边境,完要塞,谨关梁,塞蹊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一:“蒙蘢荆棘生,蹊逕登童竖。”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荫道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牛至半途不循蹊径,负女渡岭驀涧,直入乱山。”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蜿蜒入杳渺,蹊径从何寻?”

  2. 门径;路子。

    《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明 唐顺之 《卓小仙草书歌》:“虽然奔放不可覊,笔墨蹊径未尽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又人学书……情景妙合,风格自上,不为古役,不堕蹊逕者,最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儒实学》:“大闢畴人之蹊逕。”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蹊逕”。

⒉ 指小路。

《吕氏春秋·孟冬》:“备边境,完要塞,谨关梁,塞蹊径。”
汉王粲《从军》诗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晋张载《七哀》诗之一:“蒙蘢荆棘生,蹊逕登童竖。”
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荫道周。”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牛至半途不循蹊径,负女渡岭驀涧,直入乱山。”
赵光荣《里湖纪游》诗:“蜿蜒入杳渺,蹊径从何寻?”

⒊ 门径;路子。

《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明唐顺之《卓小仙草书歌》:“虽然奔放不可覊,笔墨蹊径未尽遣。”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又人学书……情景妙合,风格自上,不为古役,不堕蹊逕者,最也。”
清王韬《瓮牖馀谈·西儒实学》:“大闢畴人之蹊逕。”
叶圣陶《倪焕之》十四:“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蹊径的国语词典

小路。

蹊径的网络释义

蹊径

  • 蹊径:汉语词汇
  • 蹊径:dc漫画旗下超级英雄
  • 蹊径 (汉语词汇)

  • 蹊径,亦作“ 蹊迳 ”。意为路径;办法,也指小路。
  • 出处于《晏子春秋》:筑蹊径。《荀子·劝学》云: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 有一成语名为另辟蹊径。意为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 蹊径造句

    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老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转,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怎能写出好文章?
    这篇散文好就好在独辟蹊径。
    他常常独辟蹊径,想出别人所不能想到的主意。
    萧规曹随固然省事,另辟蹊径却另有一番乐趣。
    他独辟蹊径,攻破了这个难题。
    我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独辟蹊径,改造乐器,创作新曲,订定指法,使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大放异彩。
    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另辟蹊径,创造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此书独辟蹊径,采用小说笔法,明明讲的正史,却通俗幽默,活色生香。
    看来这个办法是不可行的,我们只能别开蹊径。
    话初看荒唐无稽,然而细细想来,倒也确含几分先贤所倡‘别开蹊径’之至理。
    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独辟蹊径,不落窠臼,不用担心失去崇拜者的支持。
    马清风的毫不藏私,精辟的言论,独辟蹊径的突破经验,令在场之人听的是如醉如痴,都有醍醐灌顶之感。
    人们对信息共享工具的要求一直清晰、明了,但语言却独辟蹊径,大摇大摆地走在模糊、含蓄的康庄大道上。
    面对来自航空公司的竞争,各海运公司已明智地另辟蹊径,想方设法以舒适、休闲来吸引旅客。
    这部书可谓是不入主流,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果蔬类经济作物,而尼勒克县乌赞乡的“三剑客”陈永明、刘松山和郭新元却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种植草药一枝蒿,并形成规模,成为了致富领头雁。
    除夕的祝福会发生严重的交通堵塞,但绝不会影响我,我会在拥挤的道路上另辟蹊径,想知道我怎么搞定的吗?哈哈,让快乐早点出发呗,提前祝你春节快乐啦!
    面对着神奇的手工造纸技术濒临失传的局面,元书纸的原产地富阳灵桥镇,却独辟蹊径,将造纸与书法“捆绑销售”,让一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不过从道隐师伯的表情来看,这盒子的确是钗戒宝函无疑,只有洗尘大师独辟蹊径,识出此匣为剑鞘,不过一切都晚矣。

    汉字详情

    qī,xī [qi,xi]
    部首: 717
    笔画: 17
    五笔: KHED
    五行:
    仓颉: RMBVK
    四角: 62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奚声。本作徯。本义:等待)

    (2) 小路。亦泛指路

    蹊,道也。——《广雅》

    步所由道曰蹊。——《释名》

    是以间介无蹊。——马融《长笛赋》

    不识蹊之所由。——张衡《思玄赋》

    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三国演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孟子》

    黄四娘家花满蹊。——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都邑蹊道居仟一。——《商君书·算地》

    (3) 又如:蹊磴(山路上的石级);蹊路(小路,狭路)

    (4) 路线;途径 。如:蹊径;蹊隧(门径,门路)

    动词

    (1) 践踏

    牵牛以蹊人之田。——《左传·宣公十一年》

    (2) 又如:蹊践(践踏);蹊田(践踏田禾);蹊田夺牛(喻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

    (3)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footpath, trail; track

    方言集汇

    ◎ 粤语:h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kai1 [台湾四县腔] hi1 [梅县腔] hi2 [宝安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hi1
    ◎ 潮州话:hi5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雞齊開平聲開口四等ghe/heiɣiei
    jìng [ji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C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NOM
    四角: 2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2)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离骚》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径术(径路与沟洫);径路(小路);径逾(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引申为不走正道);径行(小路与大道);径界(小路);径畛(田间道路)

    (4) 泛指道路

    塞徯径。——《礼记·月令》。注:“徯径,禽兽之道也。”

    皋兰被径兮路斯渐。——《楚辞·招魂》

    (5) 又如:径要(必经之要道;要领,精义)

    (6) 途径;门路 。如:径路(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径途(途径;门径)

    (7) 直径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8) 又如:径中(指中径,内经);径寸(圆的直径为一寸);径轮(南北的长度,直径);径寸心(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9) 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项目) 。如:径赛

    副词

    (1) 径直;直接

    肃径迎之。——《资治通鉴》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径造袁所。——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一直上门来。径,一直,径直。造,到,往。)——《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径捷(直接,便当);径启(直接了当地陈述、启禀);径取(直接出兵夺取);径行(直行,任性而行)

    (3) 特地,特意

    径差潘美…前来聘请赴京授职。—— 罗贯中《风云会》

    (4) 通“竟”。即,就

    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

    动词

    (1) 取道

    夜径泽中。——《史记·高祖本纪》

    (2) 经过

    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 郦道元《水经注》

    英文翻译

    narrow path; diameter;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3

    宋本广韵

    蹊径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