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敝

diāo bì [ diao bi]
注音 ㄉ一ㄠ ㄅ一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凋敝 diāobì

(1) 衰败;困苦

民力凋敝
hard;destite

(2) 残缺破烂

旗帜凋敝
tatterded;ragged

词语解释

  1. 衰败;破败;困乏。

    《史记·酷吏列传》:“吏民益凋敝。”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自法行以来,民力凋敝,海内愁怨。”《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单单剩得夫妻二人相向,几间接脚屋里居住,渐渐衣服凋敝,米粮大缺。”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凋敝不堪的村舍,形容枯槁的农民,和一望无际,五彩缤纷的罂粟花。”

  2. 指衰败的景象。

    《隋书·炀帝纪上》:“﹝ 文帝 ﹞拯群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国家自采榷之使四出,虽平昔富庶繁丽之乡,皆成凋敝。”

  3. 指困苦的百姓。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受命巡山东,恩威恤凋敝。”

引证解释

⒈ 衰败;破败;困乏。

《史记·酷吏列传》:“吏民益凋敝。”
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上》:“自法行以来,民力凋敝,海内愁怨。”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单单剩得夫妻二人相向,几间接脚屋里居住,渐渐衣服凋敝,米粮大缺。”
清李渔《奈何天·助边》:“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凋敝不堪的村舍,形容枯槁的农民,和一望无际,五彩缤纷的罂粟花。”

⒉ 指衰败的景象。

《隋书·炀帝纪上》:“﹝文帝﹞拯群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唐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国家自采榷之使四出,虽平昔富庶繁丽之乡,皆成凋敝。”

⒊ 指困苦的百姓。

清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受命巡山东,恩威恤凋敝。”

凋敝的国语词典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雕敝」。

凋敝的网络释义

凋敝

  • 凋敝,汉语词汇。
  • 拼音:diāo bì
  • 衰败,残缺破烂,破败,也可用于描绘秋天,用来形容百花凋零,一片凄凉的景象。
  • 凋敝的翻译

    英语: impoverished, destitute, hard, depressed (of business)​, tattered, ragged
    法语: misérable, être en déclin, être dans le marasme

    凋敝造句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社会黑暗。
    战后,民生凋敝,一派萧条景象。
    旧社会常常是民生凋敝。
    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北洋军阀时期,民生凋敝,人们被军阀混战弄得怨声载道。
    现。纵然花不开,香不来,但是生命在努力中走过,又何惧失败的沧桑。回首,灿烂过,凋敝过,生命的旅途踏出过芳香脚印,只需若花般微笑。
    大燮朝开国三百七十年后,超越了世人所能预见的盛世期限,王朝终于逐渐走向了凋敝。
    童话里王子永远只爱公主一个人,那是童话,要保留纯净。现实是,公主和王子都已经慢慢长大,人和人之间会渐行渐远。城堡已经凋敝,粉红的玫瑰早就开始败色。
    掖县城中本来人口七万余,这些年历经战乱,人口已经锐减到不足三万,而且大部分还是后来迁移进来的流民,城中秩序混乱,民生凋敝。
    当我们遗忘了梦想,我们常常陷入生活虚无的恐慌。秋天来临时,我们没有丰收的喜悦,只看到一片凋敝的景象,满目荒凉!因为,当我们踩在梦想的尸体上狂欢,最后剩下的,注定只能是散场后的凄清和年华易老的喟叹。
    如袁绍,公孙瓒,袁术之流,皆为了一己私欲,你争我抢,弄得民生凋敝,百业皆废。
    流年狠狠的冲刷记忆的彼岸,曾经花香肆意弥漫,而现在,岁月凋敝了鲜艳,一地落花,满眼狼藉,几次沦陷。
    在诸圣并起,金仙林立,人族称雄的上古年间,为何又会突然圣人凋敝,强者尽丧,以至与后世出现传承断绝人间再无圣人?
    而金国自采石矶一战后,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严重的内争中,国内各皇族争权夺位,割据不止,国势也随之凋敝,终为元人所灭。
    隋炀帝三征高丽,修建大运河;以致民生凋敝。
    费尽周折从秦王府中脱身出来的赵崇宇,来到了这个民生凋敝的小县当官,做那于渊的潜龙,却发现德清虽小,这水不是那么干净。
    民生凋敝,血染远山,吞长河,浩浩汤汤,天地动容。
    大战方歇,民生凋敝,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相反,忽视水利,工程长期荒废,严重的水旱灾害之后,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灾逼民反,揭竿而起,即使没有外敌入侵,也酿成天下大乱,以至改朝换代。

    汉字详情

    diāo [diao]
    部首: 204
    笔画: 10
    五笔: UMF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MBGR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仌( bīng),周声。“仌”,冻的意思。本义:草木衰落)

    (2) 同本义

    凋,半伤也。——《说文》

    凋,伤也。——《广雅》

    为其凋荣也。——《战国策·秦策》

    卉既凋而已育。——《思元赋》。注:“落也。”

    (3) 又如:凋萎(凋谢枯萎。植物的茎叶,因蒸散水分过多,补充不及,组织呈萎缩现象,不能保持固有的形状);凋瘁(衰败枯萎);凋霜(因霜冻而受到损伤)

    (4) 衰败,衰落 。如:凋换(凋零变更);凋丧(凋落丧亡);凋变(衰败变化);凋废(衰落荒废);凋尽(凋敝穷竭,至于极点)

    形容词

    (1) 零落 。如:凋散(零落分散);凋寡(零落稀少);凋摧(零落;毁损);凋疏(零落稀疏)

    (2) 贫穷困苦 。如:凋困(贫穷困苦);凋匮(困苦匮乏);凋窭(困苦贫穷);凋罄(穷困贫乏)

    英文翻译

    be withered, fallen; exhausted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au1 [客英字典] diau1 [东莞腔] diau1 [梅县腔] diau1 [台湾四县腔] diau1 [客语拼音字汇] diau1 [宝安腔] diau1
    ◎ 潮州话:diou1/diao1 (tiou/tia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聊平聲開口四等tieuteu
    [bi]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UMIT
    五行:
    仓颉: FBOK
    四角: 982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同本义

    敝,一曰败衣。——《说文》

    苟有衣必见其敝。——《礼记·缁衣》。郑训败衣。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孙子·谋攻》

    侯生摄敝衣冠。——《史记·魏公子列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敝鼓丧豚(击破鼓,宰杀猪以求神治病。指徒费而无益);敝帷不弃(不轻易丢弃破旧的帷幕);敝衣(破旧衣服)

    (3) 疲惫,困乏,衰败

    还师以敝楚。——《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

    土敝则草木不长。——《史记·乐书》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吏民凋敝。——《汉书·张敞传》

    (4) 又如:敝卒(疲惫的士卒);敝敝(疲困的样子)

    (5) 败坏;衰败 。如:经久不敝;敝肠(坏心肠,恶性情);敝人(德行浅薄的人)

    (6) 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如:敝处(本处。敝,破旧;谦称);敝房(谦词。敝室。对人说自己妻子);敝国(自己的国家)

    动词

    (1) 失败

    敝于韩。——《左传·僖公二年》。注:“败也。”

    (2) 弃

    冠而敝之。——《礼记·郊特牲礼》。释文:“弃也。”

    (3) 损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传·僖公三十年》

    盖供过求,时价劣经价,则供者必受敝,受敝则迁。——清·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

    英文翻译

    break, destroy; broken, tatt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bai6
    ◎ 客家话:[宝安腔] bi5 [梅县腔] bi5 [沙头角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海陆丰腔] bi5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祭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bʰĭɛibjed/b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