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堂

pǎo táng [ pao tang]
注音 ㄆㄠˇ ㄊㄤˊ

词语释义

(名)指在饭馆、茶馆里做端茶、送饭菜等工作。也指做这种工作的人。

词语解释

  1. 旧时称酒饭馆中的服务员。

    《三侠五义》第二十回:“跑堂又替 展爷 添酒要菜,也下楼去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在关里做什么事?’‘天津小饭馆里跑堂。’” 鄢国培 《漩流》第一章:“长着络腮胡子的另一个跑堂 老魏 ,用悠扬而有节奏的声音招待顾客。”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称酒饭馆中的服务员。

《三侠五义》第二十回:“跑堂又替展爷添酒要菜,也下楼去了。”
杨朔《雪花飘在满洲》:“‘在关里做什么事?’‘天津小饭馆里跑堂。’”
鄢国培《漩流》第一章:“长着络腮胡子的另一个跑堂老魏,用悠扬而有节奏的声音招待顾客。”

跑堂的国语词典

在酒店饭馆中招待客人的侍者。

跑堂的网络释义

跑堂

  • 跑堂,指古时候的驿站或者客栈里面的服务员,也称店小二主要负责客栈里面的端茶递水送菜送酒等基础工作。现代网络语言中指看帖不回者。
  • 跑堂的翻译

    英语: waiter (old)​
    德语: Kellner, Bedienung (S)​
    法语: serveur (arch.)​

    跑堂造句

    因为我认真做了“小跑堂”,厨师长封我为“厨神”,还颁发了奖品和奖状!
    的一切都模拟旧时市井老饭馆的模样,最具特色的便是跑堂的店小二,带着瓜皮帽,身着蓝布大褂,足蹬黑布鞋,肩头搭块白手巾,客人从进门到离开,一路高声迎送,声振屋瓦。
    提前登记的田源、钱枫、小五早早换好了机上配发的中式对襟布扣的藏青色睡衣,年轻的笑脸乍一看像极了老舍先生茶馆里跑堂的小伙计,真是可爱的很。
    她认为,幕后的跑堂已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上了前台,俨然成了主角,演出的形式比内容更为重要,要用成功的表演展现自我,还要为陆晓凯补台。
    恰在此时,跑堂的送进点心来,猛不防范博文的手往外一挥,几乎把那些点心都碰在地下。
    有人看见巡警向那个跑堂的挤眉弄眼。
    你是女跑堂的,没让你在这儿送殡玩。
    不一会儿,那跑堂齐眉举案,端着酒菜,笑盈盈地走来,一边叫着二位爷的酒菜来了。
    鸿渐问什么牌子,跑堂不知道什么牌子,反正又甜又香的顶刮刮货色,一纸包冲一杯。
    这又不是菜馆子,学些跑堂的贯口做什么,不伦不类。
    你点一个,跑堂的给送上来,一揭盖,热腾腾的是黄中透绿的酸菜,顶上是几大片五花肉。
    虽然只是小跑堂,但也能身体力行,也能学到点东西。
    一开始,何家劲在一家雪糕店打工,洗碗、跑堂、制雪糕,干得不亦乐乎。
    跑堂的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杨云找了个靠窗的干净桌子,看着伙计递上来的菜式水牌,一个挨一个地点了一堆。

    汉字详情

    pǎo,páo [pao]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QN
    五行:
    仓颉: RMPRU
    四角: 67112

    详细解释

    páo

    动词

    (1) (形声。从足,包声。本义:兽用足刨地) 同本义

    滕公驾至 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定,以足跑地久之。——《西京杂记》

    跑,足跑地也。——《广韵》

    (2) 另见 pǎo

    pǎo

    动词

    (1) 急走

    跑,趵也。——《广雅·释言》

    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唐· 马戴《边将》

    (2) 又如:长跑(长距离跑步);跑解马(表演马术);跑冰(滑冰;溜冰);跑竹马(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种);跑搭(奔走,奔忙);跑路(奔走);跑踏(奔走;奔忙)

    (3) 逃走;躲避

    你当真叫他回去,跑不了一顿饱打。——《老残游记》

    (4) 又如:逃跑(逃走);别让特务跑了;跑走(逃走;走掉)

    (5) 走;走路 。如:跑凌(从不很厚的河水上走过去);跑走(行走;走路;走动);跑路(走路);跑腿(步行;行走)

    (6) 为某种事物或利益而奔走 。如:跑海(到处奔走);跑山(来往于山中做买卖);跑合(旧时指说合生意);跑坡(在野地里跑。意在打猎);跑差(为公家奔走干事);跑船(在船上干活谋生);跑媒(为做媒而奔走)

    (7) 丢掉;失去 。如:跑气(漏气);跑风(漏风;漏气);跑躁(指精神失去控制的症状);跑掉(夭亡;夭折);跑燥(发脾气;燥热)

    (8) 走运;走红 。如:跑起来(走运)

    (9) 另见 páo

    英文翻译

    run, flee, leave in hurry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2 paau4
    ◎ 客家话:[宝安腔] pau3 [海陆丰腔] pau1 [东莞腔] pau3 [沙头角腔] pau3 [台湾四县腔] pau1 [陆丰腔] pau1 [客英字典] pau1 [梅县腔] pau1 [客语拼音字汇] pau3
    ◎ 潮州话:p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ʰaubrau/beau
    táng [tang]
    部首: 334
    笔画: 11
    五笔: IP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R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2)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 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 汉上下皆称殿。至 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华堂旅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堂上(殿堂上);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堂宇(殿堂的顶棚);堂事(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堂阶(堂下的台阶);堂阁(殿堂楼阁);堂廉(殿堂的侧边)

    (4)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审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堂前松柱。——晋· 干宝《搜神记》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 杜甫《江南逢季龟年》

    堂有炼珍。——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

    (6) 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

    (8) 尊称别人的母亲 。如:令堂;萱堂

    (9) 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 。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

    (10) 也指署事的官吏 。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尚书称部堂;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

    (11) 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

    (12) 佛堂 。如:堂头(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堂头和尚(僧寺住持)

    形容词

    (1) 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 。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

    (2)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 。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

    (3) 高显的样子

    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

    量词

    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

    英文翻译

    hall; government offic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2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ang2 tong2 [宝安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ng5/deng5 ,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