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
词语释义
排比
(1) 修辞方式,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
(2) 依次排列,使相连
词语解释
亦作“ 排批 ”、“ 排枇 ”。安排,准备。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至十二月内,即须排比农具使足。”《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排批舟船,横军渡水。”《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是时大王排枇鑾驾,亲自便往天祀神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文》:“公闻之,即处分所司,排比迎新使。” 明 汤显祖 《邯郸记·闺喜》:“天来大喜音热坏我的耳朵,则排比十里笙歌接着他。”
排列连比;编排。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係铭序》:“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则 李 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偶因见《岭海杂记》,有载六目龟出 钦州 ,只两眼,餘四目乃斑纹,金黄色,圆长,中黑,与真目排比,端正不偏。子细辨认,方知为非真目也。”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诗林广记>参评》:“ 潜溪 所谓搜求事迹,排比对偶,出於勉强之言,甚当。”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晚侨 江 淮 ,海警沓至,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櫝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復,先出其专涉兵事及尝所论议若干篇,为十有四卷。”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将其中的关于驾御 汉 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
修辞方式之一。由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句子成分接连构成。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词句排比过长,有失于含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排批”、“排枇”。安排,准备。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至十二月内,即须排比农具使足。”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排批舟船,横军渡水。”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是时大王排枇鑾驾,亲自便往天祀神边。”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杂文》:“公闻之,即处分所司,排比迎新使。”
明汤显祖《邯郸记·闺喜》:“天来大喜音热坏我的耳朵,则排比十里笙歌接着他。”
⒉ 排列连比;编排。
引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係铭序》:“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偶因见《岭海杂记》,有载六目龟出钦州,只两眼,餘四目乃斑纹,金黄色,圆长,中黑,与真目排比,端正不偏。子细辨认,方知为非真目也。”
明叶盛《水东日记·<诗林广记>参评》:“潜溪所谓搜求事迹,排比对偶,出於勉强之言,甚当。”
清魏源《<圣武记>叙》:“晚侨江淮,海警沓至,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櫝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復,先出其专涉兵事及尝所论议若干篇,为十有四卷。”
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将其中的关于驾御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
⒊ 修辞方式之一。由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句子成分接连构成。
引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词句排比过长,有失于含蓄。”
排比的国语词典
准备、安排。
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排比的网络释义
排比
排比的翻译
排比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pái
动词
(1)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2) 同本义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3)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4) 排斥;排挤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5)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6) 疏通;排解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7)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8) 冲击 。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9) 劈、击 。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10) 安排;准备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11)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12) 排列;编次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13)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14) 斥责,数落
汉主思贤才, 贾生被排迁。—— 唐·吴筠《览古》
(15)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16) 戏弄;戏谑 。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17) 排演 。如:排戏;彩排
名词
(1) 盾牌 。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2)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如:竹排;木排
(3)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 。如:苹果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 。如:排长
(5)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 。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6)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7) 排成的行列 。如:前排;后排
形容词
(1) 依次,一个接一个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2)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量词
(1) 用于成列的事物 。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2) 另见
pǎi
动词
(1) 〈方〉∶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 。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梅县腔] pai2 [陆丰腔] pai3 [客英字典] pai2 [沙头角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宝安腔]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排 | 步皆 | 並 | 皆開 | 平聲 | 佳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brai/baei | bʰɐ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