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

huì lù [ hui lu]
繁体 賄賂
注音 ㄏㄨㄟˋ ㄌ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贿赂 huì lù

1.  用给予报酬(如金钱、财产、利益或方便)来收买某人(如政府官员)

贿赂证人。
bribe; entice sb. with advantages;

2.  用来收买某人的报酬。

他接受 5 万美元的贿赂。

词语解释

  1. 谓私赠财物而有所请托。

    《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宋 刘克庄 《龙学行隐傅公行状》:“贿赂流行,公私俱困。” 章炳麟 《讨满洲檄》:“官常之败,恒由贿赂。”

  2. 指因行请托而私赠的财物。

    唐 韩愈 《永贞行》:“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王将明 当国时,公然受贿赂,卖官鬻爵,至有定价。”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他们以廉洁相号召,难道还能受贿赂?”

  3. 财货。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 李善 注引《尔雅》:“贿,财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郎君莫作恶剧,强以贿赂啗人。”

引证解释

⒈ 谓私赠财物而有所请托。

《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宋刘克庄《龙学行隐傅公行状》:“贿赂流行,公私俱困。”
章炳麟《讨满洲檄》:“官常之败,恒由贿赂。”

⒉ 指因行请托而私赠的财物。

唐韩愈《永贞行》:“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十:“王将明当国时,公然受贿赂,卖官鬻爵,至有定价。”
许地山《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他们以廉洁相号召,难道还能受贿赂?”

⒊ 财货。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
李善注引《尔雅》:“贿,财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郎君莫作恶剧,强以贿赂啗人。”

贿赂的国语词典

以财物买通他人。

贿赂的网络释义

贿赂

  • 贿赂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ì lù,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金钱或其它利益,以排斥竞争对手,获得更大利益的行为。近义词有:行贿,买通,使用,孝敬,打点。
  • 贿赂造句

    这个腐败分子大肆收受贿赂,十分贪婪。
    不好意思,除了夫人的美色,我不接受其他贿赂。
    那起罕见的贿赂案震撼了全国。
    这位税务干部在贿赂面前捐金沉珠,坚持原则,受到群众的普遍赞扬。
    他要写一首长诗,诉说农民工打工历程的苦难,揭露包工头和老板的黑心肠和不折手段的贿赂官员,书写黑暗和龌龊。
    其次,你要贿赂黑白无常,貌似地狱不收长相龌龊者。
    用财物去贿赂别人是违法行为。
    这个人清廉正直,不受别人的贿赂,有一尘不染的品质。
    这次东窗事发,被查出他收取贿赂五十多万元。
    当陌生人贿赂你的时候,你因该斩钉截铁地拒绝他。
    她接受别人给她的贿赂时,总是先半推半就,假意推辞一番。
    一辆巡逻警车开近,迈克尔和莎拉仓促地贿赂了一名开往达拉斯的货车司机,司机让他们搭乘在货车的后车厢里。
    贿赂好比高压线,一旦接受就触电。
    那管营、差拨得了贿赂,日久情熟,由他自在,亦不来拘管他。
    承包建造在波哥大到古拉多特路段的财团里之中有一家公司,其三个负责人现正因欺诈、贿赂以及其它罪名而被收监。
    这些人都受了金钱的腐蚀,而他却是受感情腐蚀而堕落的。比较起来,感情比金钱更危险,因为感情是没用固定价格的。一个惯于受贿的人在贿赂没用达到某一数字时还是可靠的,而感情却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名字、一张照片、甚至一阵使人缅怀的气味就在一个人的心里泛滥起来。格雷厄姆·格林。
    报道了严格的巡逻和对边境居民的警戒,以及对收受贿赂帮助越境者的边境卫兵的镇压。
    尽管贿赂丑闻对品牌造成了打击,但这家电子制造商正抖擞精神全力发掘它在绿色能源和大规模传输方面的技术实力。
    我工作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广播电视行业和相关的机构做出清理。在我未接手之前,这一行因机智问答节目中的幕后贿赂和相关机构丑闻搅得一团糟。
    做贪官属于高危职业,有的贪官收了贿赂,不敢用,提心吊胆,把钱整天‘码’得很好,放在床下,每天下班回来把门反锁,跟他老婆一起,灯都不开,点根蜡烛。

    汉字详情

    huì [hui]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DEG
    五行:
    仓颉: BOKB
    四角: 748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

    贿,财也。——《尔雅》

    窃贿为盗。——《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贿用束纺。——《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

    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3) 又如:贿交(以财物相交);贿货(财物);贿赂(财货)

    (4) 贿赂的财物 。如:行贿;受贿

    动词

    (1) 赠送财物

    孟献子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左传·宣公九年》

    贿用周室之璧。——《穆天子传》

    宋人重贿之。——《左传·襄公二十年》

    (2) 又如:贿赠(以财物奉赠);贿谢(赠礼酬谢。亦指赠送或酬谢的礼物);贿币(赠送的礼物)

    (3) 贪财 。如:贿求(以行贿手段营求好处);贿交(因贪图其财富而与之结交)

    (4) 用财物买通别人

    政刑驰紊,贿货公行。——《陈书·后主沈皇后传》

    (5) 又如:贿免(用财物买通);贿嘱(贿赂嘱托);贿遗(行贿的财物);贿卖(收受贿赂,卖官爵,通关节)

    (6) 受贿

    居官必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污贿不饬。——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bribe; bribes; riches, wealth

    方言集汇

    ◎ 粤语:fui2

    宋本广韵

    [lu]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TKG
    五行:
    仓颉: BOHER
    四角: 778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各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赠送财物)

    (2) 同本义

    赂,遗也。——《说文》

    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骊姬赂二王。——《国语·晋语》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荀子·富国》

    仅汉,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汉书·张骞传》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赂贿(用财物买通别人)

    (4) 行贿,用钱、物买通别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富者赂数十百金。——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贿赂(古代一般用“赇”字表示。如“受赇枉法。”中古时,“赇”与“赂”可以同义连用,这时的赂就是带贬义的“赂”了);赂门(行贿的途径);赂息(行贿以求息事);赂买(行贿买通);赂结(以行贿而结交);赂赠(行贿)

    名词

    (1) 赠送的财物和钱

    货赂将甚厚。——《荀子·富国》

    数之王命,取赂而还。——《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司马迁《报任安书》

    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左传·哀公十一年》

    (2) 又如:赂田(赠送的田);赂地(赠送的土地);赂贿(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赂器(指受贿得来的器物)

    (3) 通“璐”。美玉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英文翻译

    bribe; give pre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