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

suǒ qǔ [ suo qu]
注音 ㄙㄨㄛˇ ㄑㄨ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索取 suǒqǔ

(1) 要求得到;讨取

索取资料
ask for;exact;demand

词语解释

  1. 讨取。

    《北史·祖珽传》:“ 元康 被伤创重,倩 珽 作书,属家累事,并云‘ 祖喜 边有少许物,宜早索取’。”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老相公不知,我有三条妙计,索取 荆州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父财可索取,而不可穿窬。”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或者是为了向人民索取优厚的报酬?”

引证解释

⒈ 讨取。

《北史·祖珽传》:“元康被伤创重,倩珽作书,属家累事,并云‘ 祖喜边有少许物,宜早索取’。”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老相公不知,我有三条妙计,索取荆州。”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父财可索取,而不可穿窬。”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或者是为了向人民索取优厚的报酬?”

索取的国语词典

索讨、求取。

如:「索取简章」、「索取说明书」。

索取的网络释义

索取

  • 索取,指要求得到;讨取。语出《北史·祖珽传》:“元康被伤创重,倩珽作书,属家累事,并云‘祖喜边有少许物,宜早索取’。”
  • 索取的翻译

    英语: to ask, to demand
    德语: fordern, erlangen, abfordern (V)​
    法语: exiger, réclamer, demander, extorquer

    索取造句

    一个人对社会,要先做出贡献,然后才能索取。
    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并不是无限度的。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让思念汇集成海,然后让我在痛苦的包围中幸福的死去。我要真正的看着你的双眼,听到你的声音,感觉到你的心跳,索取你的体温,呼吸着你身上的味道,我要你对我笑,我要你的眼里只有我。我要我们相依靠的那一刻,胜过此后漫漫数十年的平淡光阴。
    社会主义社会既要讲奉献,也要讲索取。
    人们一味的索取爱无非是为了在爱的旅途中能划上等号。
    人的责任不是总是索取,而是付出,得到的时候回来的,失去的时候没必要在意,何必因为下雨而淋湿快乐的心情呢。
    马爷爷是一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老模范。
    生活就是一只果盘,我们就是那拿果盘的人,总想装回收获,却经常无功而返。生活给人的诱惑实在太多,生活又不断地打击着急于索取者的积极性。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不要轻易成全我的期待,不要过于爽快地满足我的索取,无谓的奉献往往亵渎了珍藏的价值,假如一切都是理所应得,那么,即使你的亲吻,我也会不知珍惜。
    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不要太看重这些东西,这个世界上愿意无条件为你付出的一定是你的亲人,学会感恩,不要一味的去索取。
    人生的价值不在与索取,而在于奉献。
    消费者受到欺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索取赔偿。
    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友情,不在于索取,而在于信赖。
    爱的痛了索取不来。
    帮助他人不是为了索取,也不是为了功利,更不是为了贪图名誉,是为了世间的人能永远都感到心存温暖。
    人不能一味索取,也要时时付出。

    汉字详情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FPXI

    英文翻译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q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JE
    四角: 17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3)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宋· 苏轼《阳关词》

    (4)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对面取人物。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取器械。——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取将(拿取)

    (6) 通“娶”。娶妻

    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勿用取女。——《易·蒙》

    可以冠子取妻。——《礼记·杂记》

    昭公取于 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还必相迎取。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7) 又如:取女(娶妻);取亲(娶妻);取室(娶妻)

    (8) 选取;选拔

    深思而慎取。——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取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舍体而取面。——蔡元培《图画》

    (9) 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10) 招致

    谗毁竟自取。——唐· 杜甫《上水遣怀》

    (11) 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12) 得到;取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于人也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3) 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14) 博取 。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15) 攻取,夺取

    必取宋。——《墨子·公输》

    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16) 通“聚”。

    (17) 会合,集合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18) 积畜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19) 通“趋”。

    (20) 跑,疾走

    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21) 趋向

    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助词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英文翻译

    take, receive, obtain; se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3 [宝安腔] ci3 [沙头角腔] ci3 [东莞腔] ci3 [梅县腔] ci3 [台湾四县腔] ci3 [客英字典] ci3 [客语拼音字汇] qi3 [陆丰腔] ci3
    ◎ 潮州话:cu2 (tsh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庾上聲合口三等chyox/ciuuts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