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罪

huì lù zuì [hui lu zui]

词语释义

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

贿赂罪造句

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是贪污贿赂罪的同类客体,本身内容并不清楚,不宜作为挪用公款罪的直接客体。
今年二月十四日,检方姗姗来迟地宣布对其提出的指控:涉嫌内部交易罪及商业贿赂罪。
他本是楚国一个纨绔子弟,却在一日之间父亲因为莫名其妙的贿赂罪而被处死,母亲自杀,全族迎来灭顶之灾,再被流放的过程中他却又沦为奴隶。
及对完善我国的商业贿赂罪立法的一些看法。
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无商业贿赂罪名的规定,但是在刑法规定的受贿罪、行贿罪中包括了商业贿赂罪。
唐律中的贿赂罪包括行贿和受贿两种行为。
本文在对商业贿赂的含义、特征、对象认定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贿赂罪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性贿赂与其他贿赂罪一样,侵害的法益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的讨论中,牟新生委员认为贪污贿赂罪以不涉及死刑为好。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的讨论中,牟新生委员认为贪污贿赂罪以不涉及死刑为好,徐显明委员认为废除死刑应慎重。
一名前州议员韦恩布莱恩特周五被判诈骗和贿赂罪。
在定罪时,我们应注意混合主体共同受贿犯罪与介绍贿赂罪的区别。
很多投资者目前正在关注中国逮捕四名力拓员工,指其涉嫌商业窃密及贿赂罪。
在过去,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政府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才适用于贿赂罪。

汉字详情

huì [hui]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DEG
五行:
仓颉: BOKB
四角: 748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

贿,财也。——《尔雅》

窃贿为盗。——《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贿用束纺。——《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

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3) 又如:贿交(以财物相交);贿货(财物);贿赂(财货)

(4) 贿赂的财物 。如:行贿;受贿

动词

(1) 赠送财物

孟献子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左传·宣公九年》

贿用周室之璧。——《穆天子传》

宋人重贿之。——《左传·襄公二十年》

(2) 又如:贿赠(以财物奉赠);贿谢(赠礼酬谢。亦指赠送或酬谢的礼物);贿币(赠送的礼物)

(3) 贪财 。如:贿求(以行贿手段营求好处);贿交(因贪图其财富而与之结交)

(4) 用财物买通别人

政刑驰紊,贿货公行。——《陈书·后主沈皇后传》

(5) 又如:贿免(用财物买通);贿嘱(贿赂嘱托);贿遗(行贿的财物);贿卖(收受贿赂,卖官爵,通关节)

(6) 受贿

居官必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污贿不饬。——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bribe; bribes; riches, wealth

方言集汇

◎ 粤语:fui2

宋本广韵

[lu]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TKG
五行:
仓颉: BOHER
四角: 778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各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赠送财物)

(2) 同本义

赂,遗也。——《说文》

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骊姬赂二王。——《国语·晋语》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荀子·富国》

仅汉,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汉书·张骞传》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赂贿(用财物买通别人)

(4) 行贿,用钱、物买通别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富者赂数十百金。——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贿赂(古代一般用“赇”字表示。如“受赇枉法。”中古时,“赇”与“赂”可以同义连用,这时的赂就是带贬义的“赂”了);赂门(行贿的途径);赂息(行贿以求息事);赂买(行贿买通);赂结(以行贿而结交);赂赠(行贿)

名词

(1) 赠送的财物和钱

货赂将甚厚。——《荀子·富国》

数之王命,取赂而还。——《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司马迁《报任安书》

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左传·哀公十一年》

(2) 又如:赂田(赠送的田);赂地(赠送的土地);赂贿(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赂器(指受贿得来的器物)

(3) 通“璐”。美玉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英文翻译

bribe; give pre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宋本广韵

zuì [zui]
部首: 520
笔画: 13
五笔: LDJD
五行:
仓颉: WLLMY
四角: 601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失);罪眚(罪愆,罪过);罪瑕(罪愆);罪祸(罪愆);罪累(罪过);罪悔(罪过);罪殃(罪过);罪辜(罪咎);罪衅(罪行;过恶);罪例(犯罪的案例)

(4) 罪人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又如:罪囚(罪犯);罪孥(罪犯的家属);罪徒(服刑的囚犯);罪疾(邪恶的罪人);罪脑(罪首);罪隶(古时罪人家属之男性没入官府为奴者)

(6) 过失;错误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问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7) 又如:罪诟(过错;诟病);罪失(罪愆和过失);罪负(过失)

(8) 苦难;祸殃 。如:受罪;罪殃(祸殃);罪逆(罪孽);罪疾(灾祸);罪恼(罪孽烦恼);罪障(佛教罪孽能障碍诸善,故称“罪障”);罪苦(佛教语。苦难。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9) 刑罚

墨罪五百,劓罪五百…杀罪五百。——《汉书·刑法志》

(10) 捕鱼竹网

罪,捕鱼器——《字汇补》

动词

(1) 归罪于

禹、 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朕若罪宗宪,后日谁肯为国家任事?——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2) 又如:不罪(不怪罪;不归罪于);罪己(把罪咎归于自己);罪谴(罪责);罪坐(归罪;连坐)

(3) 惩罚;治罪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变亦可乎?——《韩非子·五蠹》

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吕氏春秋》。高诱注:“罪,罚也。”

宗宪无以罪。——《明史》

(4) 又如:罪人不孥(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罪法(罪罚);罪辱(处罚折辱);罪律(治罪的律条)

英文翻译

crime, sin, vice; evil; hard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梅县腔] cui5 [沙头角腔] cui5 [东莞腔] cui3 [海陆丰腔] cui6 [陆丰腔] cui6 [宝安腔] cui3 [客英字典]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賄上聲合口一等zuaix/dzuojdzʰu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