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贿赂

xìng huì lù [xing hui lu]
注音 ㄒ一ㄥˋ ㄏㄨㄟˋ ㄌㄨˋ

词语释义

在中国的刑法典及其五个修正案中,并没有规定对性贿赂的定罪处罚,但在司法实践中这种现象却非常频繁地发生,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即“每一个倒下的贪官后面都有一个女人”虽然不一定每一个贪官后面的女人都是性贿赂的实施者,但性贿赂的发生频率之高和中国刑法惩治力度之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性贿赂造句

考虑到刑法的谦抑性,“性贿赂”不应列入贿赂的范围,加强刑事法律的上游立法才是遏制“性贿赂”的根本所在。
首先,从法律观念看,“性贿赂”问题的实质在于有人无视法纪,利用职权胡作乱为。
因此,通过国家刑罚权从严治理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是国家对公民应有承诺的兑现,瞻前顾后且应对不及的性贿赂犯罪化进程将会给民众带来失望而非认同。
性贿赂与其他贿赂罪一样,侵害的法益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
“从法律观念看,‘性贿赂’问题的实质在于有人无视法纪,利用职权胡作乱为。
“性贿赂”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公害,但我国刑法并未将其纳入调整范畴。

汉字详情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
huì [hui]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DEG
五行:
仓颉: BOKB
四角: 748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

贿,财也。——《尔雅》

窃贿为盗。——《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贿用束纺。——《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

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3) 又如:贿交(以财物相交);贿货(财物);贿赂(财货)

(4) 贿赂的财物 。如:行贿;受贿

动词

(1) 赠送财物

孟献子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左传·宣公九年》

贿用周室之璧。——《穆天子传》

宋人重贿之。——《左传·襄公二十年》

(2) 又如:贿赠(以财物奉赠);贿谢(赠礼酬谢。亦指赠送或酬谢的礼物);贿币(赠送的礼物)

(3) 贪财 。如:贿求(以行贿手段营求好处);贿交(因贪图其财富而与之结交)

(4) 用财物买通别人

政刑驰紊,贿货公行。——《陈书·后主沈皇后传》

(5) 又如:贿免(用财物买通);贿嘱(贿赂嘱托);贿遗(行贿的财物);贿卖(收受贿赂,卖官爵,通关节)

(6) 受贿

居官必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污贿不饬。——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bribe; bribes; riches, wealth

方言集汇

◎ 粤语:fui2

宋本广韵

[lu]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TKG
五行:
仓颉: BOHER
四角: 778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各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赠送财物)

(2) 同本义

赂,遗也。——《说文》

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骊姬赂二王。——《国语·晋语》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荀子·富国》

仅汉,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汉书·张骞传》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赂贿(用财物买通别人)

(4) 行贿,用钱、物买通别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富者赂数十百金。——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贿赂(古代一般用“赇”字表示。如“受赇枉法。”中古时,“赇”与“赂”可以同义连用,这时的赂就是带贬义的“赂”了);赂门(行贿的途径);赂息(行贿以求息事);赂买(行贿买通);赂结(以行贿而结交);赂赠(行贿)

名词

(1) 赠送的财物和钱

货赂将甚厚。——《荀子·富国》

数之王命,取赂而还。——《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司马迁《报任安书》

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左传·哀公十一年》

(2) 又如:赂田(赠送的田);赂地(赠送的土地);赂贿(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赂器(指受贿得来的器物)

(3) 通“璐”。美玉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英文翻译

bribe; give pre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