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黜

biǎn chù [ bian chu]
繁体 貶黜
注音 ㄅ一ㄢˇ ㄔㄨˋ

词语释义

贬黜 biǎnchù

(1) 降低或罢免官职

dismiss from office;oust

词语解释

  1. 降职或免去官爵。

    《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 关内侯 。 玄成 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与 觉 ( 陈觉 )等同罪而不见贬黜,言甚切直。”《明史·孙鑨传》:“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大学士 赵志皐 弟预焉。”

  2. 贬责,排斥。

    《南史·贺琛传》:“今诚宜严为禁制,导之以节俭,贬黜雕饰,纠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改其好恶,则易於反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褒赠乃朝廷恩典, 瓌 ( 张瓌 )不当加贬黜之词。”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引证解释

⒈ 降职或免去官爵。 《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关内侯。

玄成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江文蔚劾奏宰相冯延巳 、諫议大夫魏岑乱政,与觉(陈觉 )等同罪而不见贬黜,言甚切直。”
《明史·孙鑨传》:“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大学士赵志皐弟预焉。”

⒉ 贬责,排斥。

《南史·贺琛传》:“今诚宜严为禁制,导之以节俭,贬黜雕饰,纠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改其好恶,则易於反掌。”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褒赠乃朝廷恩典, 瓌(张瓌 )不当加贬黜之词。”
清唐甄《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贬黜的国语词典

贬官革职。

贬黜的网络释义

贬黜

  • 贬黜(biǎn chù),指降低或罢免官职。或指贬责,排斥。
  • 贬黜造句

    那个不诚实的大臣被公开贬黜了。
    首先是南方反种族偏见斗争所昭示的无所不在、令人痛苦的人格贬黜的事实,迫使我们大多数人从沈默变为积极行动。
    天庭遭遇了一场旷古情劫,警幻仙子和月神被玉帝革除仙籍,贬黜到孽海情天和黑风崖各思己过,情劫过后,玉帝却突然病了,每日吐血不止。
    然而在宋太祖秘密誓约的约束下,只要宋高宗未予首肯,他始终无法杀害官卑职小,而又贬黜流放的胡铨。
    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霍尔德曼后来因执行了一些命令而遭贬黜。
    首先是南方反种族偏见斗争所昭示的无所不在、令人痛苦的人格贬黜的事实,迫使我们大多数人从沉默变为积极行动。
    “可是,”庭长接着说,“神恩允许的时候,即使是一个受过法律贬黜的人,他心里也还可以留下一点爱名誉、爱平等的情感。
    玄宗大怒,贬黜张均为建安司马。
    朱由检忌惮其权倾朝野,先是试探性的罢免魏忠贤司礼监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之职,将他贬黜凤阳守看祖陵。
    王国贬黜了那位不忠的朝臣。

    汉字详情

    biǎn [bian]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TPY
    五行:
    仓颉: BOHIO
    四角: 728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2) 同本义

    贬,损也。——《说文》

    贬,减也。——《广雅》

    何以不氏,贬。——《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损也。”

    贬食省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3) 又如:贬颜(容颜瘦损);贬乐(减少声色之娱);贬价(降低价格);贬悴(瘦损憔悴)

    (4) 降级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特指降职并外放;贬谪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其后修贬 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欧阳修《泷冈阡表》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6) 又如:贬斥(官吏被贬黜);贬书(黜退的文书);贬谪(把有过错的官员降职并派往远离京城的地方)

    (7)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然皆数句以成言。——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8) 又如:褒贬(评论好坏);贬身(谦冲有抑,不与人争名利);贬谤(贬低,毁谤);贬弹(贬低和指斥)

    (9) 抑退;谦退 。如:贬晦(谦退,韬晦);贬匿(谦退,韬晦)

    (10) 掖;塞进 。如:把钱贬在腰里

    英文翻译

    decrease, lower; censure, criticize

    方言集汇

    ◎ 粤语:bin2

    宋本广韵

    chù [chu]
    部首: 1202
    笔画: 17
    五笔: LFOM
    五行:
    仓颉: WFUU
    四角: 623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2) 降职或罢免

    黜,贬下也。——《说文》

    黜,贬也,下也。——《玉篇》

    黜陟幽明。——《虞书》。传:“退其幽者。”

    何以黜朱于朝。——《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咸黜不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高适《书博鸡者事》

    理乱不知,黜涉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 又如:罢黜百家;黜落(罢免,除名);黜升(官吏的罢免与升迁);黜放(革职放逐)

    (4) 废除;取消

    汤既黜 夏命。——《书·汤诰序》

    爱季佗而黜 仆。——《左传·文公十八年》

    王黜翟后。——《国语·周语》

    君将黜嗜欲。——《庄子·徐无鬼》

    (5) 又如:黜华(摈除文饰,不事虚华)

    英文翻译

    dismiss; demote, downg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zeot1 zy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zod5 [梅县腔] zhot7 [台湾四县腔] tut7 [宝安腔] cut7 t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律入聲合口三等thryt/thvitţʰĭu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