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裳

rèn cháng [ ren chang]
注音 ㄖㄣˋ ㄔㄤˊ

词语释义

1.亦作"袵裳"。 2.衣裳。

词语解释

  1. 亦作“袵裳”。衣裳。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绢人书画》:“人以通草为面,綾罗为袵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袵裳”。衣裳。

清许秋垞《闻见异辞·绢人书画》:“人以通草为面,綾罗为袵裳。”

衽裳的网络释义

衽裳

  •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绢人书画》:“人以通草为面,绫罗为袵裳。”
  • 汉字详情

    rèn [ren]
    部首: 525
    笔画: 9
    五笔: PUTF
    五行:
    仓颉: LHG
    四角: 32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壬声( rén)。本义:衣襟)

    (2) 同本义

    衽二尺有五寸。——《仪礼·丧服记》

    再拜稽首以衽受。——《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楚必敛衽而朝。——《汉书·张良传》

    (3) 又如:衽左(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衽服(左衽之服。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衽发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4) 指床草席

    御衽于奥。——《仪礼·士昏礼》。注:“卧席也。”

    衽席床第。——《周礼·王府》

    (5) 又如:衽席(床褥与莞簟);衽席之上(比喻安全舒适的地方)

    (6) 袖子

    衽,袖也。——《广雅》

    文伯引衽攘捲而亲馈之。——《列女传》

    (7) 下裳

    终岁御,衣衽不敝。——《周礼》。郑玄注:“衽谓裳也。”

    (8) 古时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汉代名为小腰,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君盖用漆,三衽三束。——《仪礼·丧大记》

    动词

    (1) 睡卧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如:衽金革(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敌)

    (3) 整理衣襟

    正冠则缨绝,衽襟则时见。——《新序》

    英文翻译

    lapel; hidden lapel of coat

    方言集汇

    ◎ 粤语:jam5 jam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m5 [客英字典] ngim5 [海陆丰腔] ngim6 [梅县腔] jim5 ngi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二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汝鴆侵A去聲開口三等侵Anʑĭĕmnjimh/rimm
    cháng,shang [chang,shang]
    部首: 623
    笔画: 14
    五笔: IPK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FBRYV
    四角: 90732

    详细解释

    cháng

    名词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ang

    shang

    (1) ——用于“衣裳”

    (2) 另见 cháng

    英文翻译

    clothes; skirt; beautiful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g2 [梅县腔] shong2 [沙头角腔] song2 [东莞腔] song1 song2 song3 [海陆丰腔]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客英字典] shong2 [宝安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ʑĭaŋz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