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

biǎo dá [biao da]
繁体 表達
注音 ㄅ一ㄠˇ ㄉ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表达 biǎodá

(1) 用口说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

表达一个人的观点
express;convey

(2) 表白意象或概念

定律只是表达了可能性而已
profess one' devotion;describe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表示(思想、感情)。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她表达了死后葬在故乡的墓地上的愿望。
2、这项练习的价值在于它能促使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这次对我们的英语练习老师将不特别注意拼写和语法,而是着重找使她满意的表达法。
4、听众大声地踏脚以表达他们的不满。
5、他必须有一些别的关于它的表达。
6、当我们表达我们的崇敬和感激,他会满含微笑。
7、有些人认为,因为他们的亲密关系,所以他们有权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理由进行自我表达。
8、它是另一个表达惊讶的。
9、我们有它们的表达式。
10、他说:“只有在得知所有意见后他们才倾向于表达自我。”
11、还有大量其他的方法来表达你是谁。
12、这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表达自我同时同他们联系的机会。
13、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终端用户的业务知识,他们可以如何较好地表达自己,或他们接受采访多长时间。
14、它的重要性,完全来自于这种语言可以更好地描述和表达艺术。
15、用这种方式,你表达你的信任,你的信心。
16、但是,比起女人,男人处理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很不同,他们对如何将男性对强壮和感情的的需求同时结合起来没有一个规划图。
17、瞧,他们就是这样喜欢直来直去,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18、因为标题、子标题和作者各自只占一个节点,所以这是一种表达位置的快捷方式,无需输入绝对路径。
19、指导者需要管理层的支持,这需要直接向他们的职工表达这些期望。
20、我们每个人都基于我们的中心表达目标。
21、作为男人们,我们不需要用我们手机的颜色表达我们自己。
22、当然,我通过其他手段,通过他们向我表达的思想,通过他们向我表现出的任何行动来了解他们的个性。
23、你杀死了我的朋友,但你无法破坏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观点,我们表达自己的权利。
24、我和他们交谈,而他们用他们的文字来表达我的想法。
25、当你拒绝承认或拒绝表达它们时,它们当真归属于你自己的内心吗?
26、他们在正义上的专业训练,只是他们的专业,或说自命表达其自负与野心。
27、她表示:“这表达了我对这款游戏的热爱。”
28、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也拥有哭和笑这样类似的情感表达。

引证解释

⒈ 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

巴金《我和文学》:“我正是因为不善于讲话,有感情表达不出来,才求助于纸笔,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从读者变成了作家。”
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重伤号不能用动作感谢人民的亲爱,他们用眼睛表达。”

表达的国语词典

将心中的思想藉语文或行为的方式传递给别人知道,或传递讯息。

如:「他的这番话,已经替我们表达了所有的意见。」、「这幅图画充分表达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表达的网络释义

表达 (汉语词汇)

  •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 表达造句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虽有满腹经纶,但却缺乏表达。
    广场上万众欢笑,场面之热烈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这支歌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绵绵深情。
    还有些人用冷嘲热讽或一言不发来表达愤怒。
    这首曲子缨婉动人,在表达对于亲人的眷恋感情时,真是曲尽其妙。
    这支歌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赤心。
    这次辩论赛中要求每位同学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小家碧玉什么意思?表达了别人对你什么情感?
    谁说小明是木人石心?他只是不擅於表达自己的感情罢了。
    灾民们用真挚的话语表达对亲人解放军的感激之情。
    这支歌表达了中国人民豪迈的气概。
    如果言之无物,修饰的表达效果不大。
    他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总是直截了当,从不拐弯抹角。
    这孩子的表达能力实在太差,讲个故事也总是少头无尾的。
    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他有一种隐晦曲折、光怪陆离的表达方式。
    战士的话语,表达了子弟兵对人民纯真的感情。
    我们需要的就是那种能够具体而微表达思想的人来帮助我们。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力透纸背,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汉字详情

    biǎo [biao]
    部首: 623
    笔画: 8
    五笔: GEU
    五行:
    吉凶:
    仓颉: QMV
    四角: 5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 同本义

    表,上衣也。——《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

    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必表而出之。——《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

    中绀而表素。——《庄子·让王》

    (3) 又如:表裘(外衣);表礼(作为礼物的衣料);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里外;也指作为礼物的衣料)

    (4) 外面(与“里”相对)

    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 又如:表海(临海,滨海);表薄(泛指出身贫贱。表:野外;薄:山林);表里相应(指内外互相应和);表壮不如里壮(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为内助。表指丈夫,里指妻子)

    (6) 外表,外貌

    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

    (7) 又如:表相(外貌);表征

    (8) 通“标”。表率,榜样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

    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9) 又如:表正(证据;表率;榜样);表俗(作为世人的表率)

    (10) 通“幖”。表帜,标志

    祭之日表。——《周礼·肆师》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荀子·成相》

    (11) 又如:表旗(边境上的标帜);表识(标记,标帜)

    (12) 给皇帝上的奏章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 又如:表函(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的草稿)

    (14) 表格

    为十表。——司马迁《报任安书》

    (15) 又如: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一览表;价目表

    (16) 作标记的木柱

    吴起治 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17) 表亲 。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

    (18) 边界线 。如:表旗(边界线上的旗帜)

    (19) 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景:影。)——阮元《畴人传》

    (20) 石碑

    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21) 测量仪器 。如:温度表;水表;电表;表座(日影表的底座)

    (22) 树梢 。如:林表

    (23) 姓

    动词

    (1) 表彰,显扬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 韦应物《石鼓歌》

    (2) 又如:旌表(立石碑、匾额以颂扬功德);表章(显扬;宣扬;古代臣子上君王的奏章);表显(显扬);表式(表彰)

    (3) 设立标记;标出,标明

    (4) 又如:表木(立木为标志);表目(标名,命名);表揭(标志)

    (5) 表白

    或援誓以表心。——刘知几《史通》

    (6) 又如:表异(表明特异之处);表微(表明微细之事);表心意;按下不表;表抒(表达,抒发)

    (7) 启奏,上表章给皇帝

    亮自表后主。——《三国志·诸葛亮传》

    礼官辄表贺。——《明史·海瑞传》

    曹公表 权为骠骑将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8) 又如:表救(上表援救);表闻(上表申闻于上);表荐(上表推荐);表谢(上表谢恩);表劝(上表劝即帝位)

    (9) 表现,显示 。如:表德(佛教用语。直接显示真理叫表德。与遮情相对);表候(表现在外的征象)

    (10) 记载 。如:表勒(刻石记载);表载(记载)

    (11) 用药物等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如:表寒气;表汗

    名词

    一种轻便的可以戴在手腕上或放在口袋内的计时器 。又如:手表;怀表

    英文翻译

    show, express, manifest,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bi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梅县腔] biau3 [沙头角腔] biau3 [陆丰腔] biau3 [海陆丰腔] biau3 [客英字典] biau3 [东莞腔] biau3 biau1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宝安腔] biau3 | b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陂矯宵B上聲開口三等宵Bpieux/pyevpĭɛu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