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

biǎo tài [ biao tai]
繁体 表態
注音 ㄅ一ㄠˇ ㄊㄞ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表态 biǎotài

(1) 公开讲明意见或观点;表明态度

要求他在会上表态
make public one's stand

(2) 肯定地或权威性地发表意见或作出结论

讲演者两次被要求就言论自由这个题目表态
pronounce

词语解释

  1. 表示态度。

    夏衍 《巨星永放光芒》:“要求别人表态,一定要替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巴金 《毒草病》:“你得少开会,少写表态文章。”

引证解释

⒈ 表示态度。

夏衍《巨星永放光芒》:“要求别人表态,一定要替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巴金《毒草病》:“你得少开会,少写表态文章。”

表态的国语词典

表明态度,以说明自己的意见或想法等。

如:「他频频表态,依然无法取得谅解。」

表态的网络释义

表态 (汉语词语)

  • 词目:表态
  • 拼音:biǎo tài
  • 词性:动词
  • 词意:表明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立场、建议、看法等。
  • 表态的翻译

    英语: to declare one's position, to say where one stands
    德语: Stellung nehmen , Standpunkt (S)​
    法语: exprimer son opinion

    表态造句

    小东闷声坐在角落里,始终没有表态。
    他们模棱两可的表态对市场没有任何好处。
    对不明底蕴的事,不要急于表态。
    不急于表态或发表意见,可以使人对你揣摸猜测。谨慎的沉默是精明人的帮手。一旦表态,你的决定就容易受到批评和非议。如果这些决定是以失败告终,你就会更加倒霉。了解你的优势,培养和扶持你的最突出的才能。
    这时候你需要表态,你要坚定她的信念,告诉她,你不会像她前男友一样,让她伤心,你会好好保护她,捧在手心里呵护她,不让她流泪伤心。可以说的肉麻一点,效果更好。
    这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我表态,我又没有调查研究,真是有口难分。
    不知是谁表态说要去踢球,不去游泳。
    我是女生,我想那个女生的意思应该是本来她是喜欢你的,也许人家已经明示暗示你很多次了,但是你久久没有表态,打消了她心里的积极性,让她失望,心灰意冷了。她觉得你对她并没有那方面的意思,所以现在她是在和你划清关系了。
    这样他才有危机意识。如果他说那你去见见吧,你就应该果断撤了。如果他说你不能去见,你就可以趁机问他你们什么关系,他也会给你表态了。你这么问他,根本无济于事,他不正面回答,你还是没个结论,只能拖着。
    对这事你不可轻率表态。
    这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你要明确表态,不要模稜两可。
    听完我们的计划,老师只是微笑地点了点一头,并没有表态。
    一是要说感谢的话,感谢大家对此事的关心和重视。二是要说你们两个很相爱,过程也不容易,三是要表态下步要怎样的孝敬双方父母,我认为这三点就足够了。
    他对这件事的处理一直没有肯定的表态。
    生气时说的话不必记在心上,也许只是气话,也许是心里话,只能看他平时的表态才能决定是真话还是气话再做决定。
    先好好交流一下,如果他没有明确的表态,你真的受不了的话,就跟他分手算了。
    他真是心花怒放,他本来是尽职任的表态,现在成为咧嘴一笑,和一次紧紧的拥抱。
    应该他表态的时候,他却装聋作哑。
    这是詹姆斯第二次不表态了,也许他要打退堂鼓。
    俄罗斯驻菲律宾大使库达舍夫说,“这是我们的官方表态。

    汉字详情

    biǎo [biao]
    部首: 623
    笔画: 8
    五笔: GEU
    五行:
    吉凶:
    仓颉: QMV
    四角: 5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 同本义

    表,上衣也。——《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

    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必表而出之。——《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

    中绀而表素。——《庄子·让王》

    (3) 又如:表裘(外衣);表礼(作为礼物的衣料);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里外;也指作为礼物的衣料)

    (4) 外面(与“里”相对)

    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 又如:表海(临海,滨海);表薄(泛指出身贫贱。表:野外;薄:山林);表里相应(指内外互相应和);表壮不如里壮(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为内助。表指丈夫,里指妻子)

    (6) 外表,外貌

    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

    (7) 又如:表相(外貌);表征

    (8) 通“标”。表率,榜样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

    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9) 又如:表正(证据;表率;榜样);表俗(作为世人的表率)

    (10) 通“幖”。表帜,标志

    祭之日表。——《周礼·肆师》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荀子·成相》

    (11) 又如:表旗(边境上的标帜);表识(标记,标帜)

    (12) 给皇帝上的奏章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 又如:表函(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的草稿)

    (14) 表格

    为十表。——司马迁《报任安书》

    (15) 又如: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一览表;价目表

    (16) 作标记的木柱

    吴起治 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17) 表亲 。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

    (18) 边界线 。如:表旗(边界线上的旗帜)

    (19) 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景:影。)——阮元《畴人传》

    (20) 石碑

    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21) 测量仪器 。如:温度表;水表;电表;表座(日影表的底座)

    (22) 树梢 。如:林表

    (23) 姓

    动词

    (1) 表彰,显扬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 韦应物《石鼓歌》

    (2) 又如:旌表(立石碑、匾额以颂扬功德);表章(显扬;宣扬;古代臣子上君王的奏章);表显(显扬);表式(表彰)

    (3) 设立标记;标出,标明

    (4) 又如:表木(立木为标志);表目(标名,命名);表揭(标志)

    (5) 表白

    或援誓以表心。——刘知几《史通》

    (6) 又如:表异(表明特异之处);表微(表明微细之事);表心意;按下不表;表抒(表达,抒发)

    (7) 启奏,上表章给皇帝

    亮自表后主。——《三国志·诸葛亮传》

    礼官辄表贺。——《明史·海瑞传》

    曹公表 权为骠骑将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8) 又如:表救(上表援救);表闻(上表申闻于上);表荐(上表推荐);表谢(上表谢恩);表劝(上表劝即帝位)

    (9) 表现,显示 。如:表德(佛教用语。直接显示真理叫表德。与遮情相对);表候(表现在外的征象)

    (10) 记载 。如:表勒(刻石记载);表载(记载)

    (11) 用药物等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如:表寒气;表汗

    名词

    一种轻便的可以戴在手腕上或放在口袋内的计时器 。又如:手表;怀表

    英文翻译

    show, express, manifest,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bi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梅县腔] biau3 [沙头角腔] biau3 [陆丰腔] biau3 [海陆丰腔] biau3 [客英字典] biau3 [东莞腔] biau3 biau1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宝安腔] biau3 | b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陂矯宵B上聲開口三等宵Bpieux/pyevpĭɛu
    tài [tai]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D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IP
    四角: 403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