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

là jù [ la ju]
繁体 蠟炬
注音 ㄌㄚˋ ㄐㄨˋ

词语释义

即蜡烛。

词语解释

  1. 即蜡烛。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宋 刘敞 《踏莎行》词:“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 清 仲振奎 《红楼梦·补裘》:“费针工,听铜龙玉漏沉花底,徙倚空房蜡炬红。” 高天梅 《只怜》诗:“蜡炬成堆把泪浇,何堪落木听萧萧。”参见“ 蜡烛 ”。

引证解释

⒈ 即蜡烛。参见“蜡烛”。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宋刘敞《踏莎行》词:“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
清仲振奎《红楼梦·补裘》:“费针工,听铜龙玉漏沉花底,徙倚空房蜡炬红。”
高天梅《只怜》诗:“蜡炬成堆把泪浇,何堪落木听萧萧。”

蜡炬的国语词典

即蜡烛,也指蜡烛的火光。

蜡炬的网络释义

蜡炬

  • 《蜡炬》歌手白冰冰所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阮不愿留》。
  • 蜡炬造句

    焚膏继晷,椽笔为人民鼓呼;兀兀穷年,蜡炬为桃李成灰,这样的不眠者令人钦敬。
    幸福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幸福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恬淡幸福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明净幸福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幸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付出。
    春蚕到死留洁茧,蜡炬成灰释余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春蚕抽丝,织出希望的色彩;蜡炬成灰,照亮渴求的眼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呵,这便是颠扑不灭万古流芳的园丁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就是这样来形容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我只想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祝你教师节快乐!
    成长的路上,真的非常感谢所有恩师的培养和指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这就是给全天下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最好的诠释。感恩节来到,深深地道一声:恩师,您辛。
    愿作园丁勤浇灌,甘为蜡炬尽燃烧。
    乾坤三尺讲台,您慷慨付出,春蚕吐丝不言累;人生几度春秋,您无私奉献,蜡炬成灰仍无悔。教师节到了,感谢一路有您,祝您一生安康!
    蜡炬成灰,是您无悔的付出;春蚕吐丝,是您无怨的奉献;浇灌雨露,是您不懈的呵护;播洒阳光,是您不休的奔忙。教师节,祝敬爱的老师快乐安康!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两句名诗,几乎每个人都念过,但却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了解其中的辛酸?她不知道自己还要忍受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教师是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粉笔,写意学生美好的未来。教师是木炭,为每一个贫瘠的灵魂取暖!教师节愿老师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生活是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惆怅;生活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向上;生活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乐于奉献。
    蜡炬齐列,有役夫数十,于堂中洒扫,辟前轩,张朱帘绣幕,陈筵席,宝气异香,馥于檐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即使我们是一枝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的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汉字详情

    là,zhà [la,zha]
    部首: 603
    笔画: 14
    五笔: JAJG
    五行:
    仓颉: LITA
    四角: 54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 liè)声。本义: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某些油质。如:蜂蜡)

    (2) 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能燃能熔,不溶于水,是一羟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3) 又如:蜡圆(蜡丸);蜡弹(蜡丸,用蜡封裹的密件);蜡查(蜡埚,蜡滓。白蜡(虫蜡)或黄蜡(蜂蜡)的渣滓)

    (4) 蜡烛的简称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 又如:蜡火(蜡烛火);蜡烟(蜡烛的烟);蜡红(烛花);蜡香(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蜡光(烛光)

    动词

    (1) 用蜡涂抹 。如:蜡引(涂蜡于纸张或布帛上,以防水湿);蜡本(用蜡涂绢上,所临摹的画本);蜡纸(表面涂蜡的纸)

    (2) 另见 zhà

    zhà

    动词

    (1) 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性》

    (2) 又如:蜡腊(岁终祭祀);蜡坛(蜡祭之坛);蜡宾(年终祭祀的助祭人);蜡索(犹蜡祭);蜡祠(蜡祭用的祠堂);蜡宫(供蜡祭用的宫室);蜡月(指周历十二月);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蜡祭(祭名。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3) 另见

    英文翻译

    wax; candle; waxy, glazed; maggot; as a non-simplified form sometimes used as an equivalent to U+410D (?), meaning imperial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3 caai3 zaa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5 lap8 [梅县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lap8 [客英字典] lap8 [宝安腔] za5 | lap8 [客语拼音字汇] lab6 za4
    ◎ 潮州话:l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慮去聲開口三等tsʰĭochioh/civh
    [ju]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OA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SS
    四角: 918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巨声。本义:火把)

    (2) 同本义

    苣,束苇烧。从艸,巨声。俗字作炬。——《说文》

    束苣乘城。—《后汉书·皇甫嵩传》

    炬可以昭明。——《张衡传》注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史记·田单列传》

    炬焰(火把燃烧的光芒)

    (3) 蜡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 又如:炬烛(指蜡烛)

    动词

    (1) 火烧;放火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炬火;炬炭(炽热的炭火)

    英文翻译

    torch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3 ki3 [梅县腔]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ki3 [客语拼音字汇] gi1 [陆丰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ki3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iox/givvgʰĭo

    蜡炬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