蓊渤
注音
ㄨㄥˇ ㄅㄛˊ
词语释义
犹蓊勃。
词语解释
犹蓊勃。
唐 张随 《云从龙赋》:“吟空山而奋扬其状,触幽石而蓊渤其色。”
引证解释
⒈ 犹蓊勃。
引唐张随《云从龙赋》:“吟空山而奋扬其状,触幽石而蓊渤其色。”
蓊渤的网络释义
蓊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蓊,蓊郁,草木盛貌。——《广韵》
蓊茸萧瑟。——《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蓊茸(茂盛的样子);蓊蓊(草木繁盛茂密的样子);蓊蔚(草木繁盛茂密的样子);蓊茂(草木茂盛的样子);蓊秽(草木茂盛的样子);蓊蔼(形容草木郁茂);蓊蔚洇润(茂盛润泽的样子);蓊茸(密盛的样子);蓊荟(草木繁密的样子);蓊萲(形容草木茂密多荫);蓊濛(浓郁)
名词
蒜、韭菜、油菜等生花的茎
蓊,薹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世通谓草心抽茎作华者为薹矣。”
英文翻译
luxuriant vegetation; 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3 [客英字典] vung3 [海陆丰腔] wung3 [梅县腔] wung5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3 [客英字典] vung3 [海陆丰腔] wung3 [梅县腔] wung5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翁 | 烏紅 | 影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qung/ung | ʔu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水涌的样子
鲸归穴兮渤溢,鳌载山兮低昂。——元稹《有酒》
(2) 又如:渤溢(水涌起的样子);渤荡(涨潮)
名词
(1) 渤海 。又叫渤解;《史记》作“渤懈”。中国的内海,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之间。东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至山东半岛北岸登州角间的渤海海峡同黄海相通。如:渤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2) 古州名 。辽置。约在今长春市附近
英文翻译
swelling; the Gulf of Hopei (Hebei)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t8 [梅县腔]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宝安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t8 [梅县腔]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宝安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勃 | 蒲没 | 並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buvt/buot | bʰuə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