蓊勃
词语释义
蓊勃
(1) 旺盛
词语解释
亦作“ 蓊葧 ”。草木茂盛貌。
唐 柳宗元 《闵生赋》:“山水浩以蔽亏兮,路蓊勃以扬气。”
引申为浓郁。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纷红骇緑,蓊葧香气。”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欣然命酌》:“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林纾 《记花坞》:“细草翠润,香气蓊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蓊葧”。
⒉ 草木茂盛貌。
引唐柳宗元《闵生赋》:“山水浩以蔽亏兮,路蓊勃以扬气。”
⒊ 引申为浓郁。
引唐柳宗元《袁家渴记》:“纷红骇緑,蓊葧香气。”
清黄景仁《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欣然命酌》:“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林纾《记花坞》:“细草翠润,香气蓊葧。”
蓊勃的国语词典
草木茂盛的样子。唐.柳宗元〈闵生赋〉:「山水浩以蔽亏兮,路蓊勃以扬氛。」也作「蓊葧」。
蓊勃的网络释义
蓊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蓊,蓊郁,草木盛貌。——《广韵》
蓊茸萧瑟。——《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蓊茸(茂盛的样子);蓊蓊(草木繁盛茂密的样子);蓊蔚(草木繁盛茂密的样子);蓊茂(草木茂盛的样子);蓊秽(草木茂盛的样子);蓊蔼(形容草木郁茂);蓊蔚洇润(茂盛润泽的样子);蓊茸(密盛的样子);蓊荟(草木繁密的样子);蓊萲(形容草木茂密多荫);蓊濛(浓郁)
名词
蒜、韭菜、油菜等生花的茎
蓊,薹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世通谓草心抽茎作华者为薹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3 [客英字典] vung3 [海陆丰腔] wung3 [梅县腔] wung5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翁 | 烏紅 | 影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qung/ung | ʔuŋ |
详细解释
bó
动词
(1) (形声。从力,孛(
)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勃,排也。——《说文》
勃,展也。——《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
(2) 又如:勃郁(风回旋的样子;郁结);勃屑(即勃窣)
形容词
(1) 兴起;旺盛
气喷勃以布覆兮。——马融《长笛赋》
勃勃,盛也。——《广雅》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
(2) 又如:蓬勃(繁荣;旺盛);勃腾腾(烟气上升的样子;怒气上升的样子);勃勃(烟气上升的样子)
(3) 通“悖”。乖戾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勃。——《韩非子·定法》
(4) 又如:勃乱(行止违背常理);勃逆(叛逆);勃谿(相争吵。今婆媳不和叫妇姑勃谿)
(5) 变容、变色的样子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6) 又如:勃如(脸色变成庄重的样子);勃然(发怒变色的样子;突然;兴起的样子)
名词
(1) 粉末;粉状物
有黄黑勃,着之污人手。——《农政全书·种植》
(2) 姓
bèi
(1) 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t8 [沙头角腔] put8 [东莞腔] put8 [梅县腔] put8 [陆丰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宝安腔] p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勃 | 蒲没 | 並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bʰuət | buvt/bu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