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舞蹈歌咏。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谨勑丰碑,陈其舞咏。”
引证解释
⒈ 舞蹈歌咏。
引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
南朝陈徐陵《孝义寺碑》:“谨勑丰碑,陈其舞咏。”
舞咏的网络释义
舞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舛(
),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2) 同本义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动词
(1) 跳舞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如:舞旋(耍弄;折腾)
(8) 〈方〉∶作,搞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3 [海陆丰腔] wu3 mu3 [客英字典] mu3 vu3 [台湾四县腔] wu3 mu3 [梅县腔] mu3 wu3 [沙头角腔] wu3 mu3 [东莞腔] wu3 [宝安腔] wu3 (mu3) [客语拼音字汇] mu3 v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武 | 文甫 | 明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x/miuu | m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2) 同本义
詠,歌也。或从口。——《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搏拊琴瑟以咏。——《虞书》。郑注:“谓歌诗也。”
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国语·周语下》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礼记·檀弓》
咏而归。——《论语·先进》
咏殷周之《诗》。——班固《东都赋》
(3) 又如:咏士(诗人);咏雪(咏絮。泛指有诗才的女子);咏哦(歌咏吟哦);咏吟(曼声诵读);咏言(吟诗)
(4) 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抒情
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国语·楚语上》
歌以咏志。——《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5) 又如:咏桑寓柳(喻表面上赞美此事物,实际是为寄托对他事物的情感);咏志(以诗歌抒发心志);咏风嘲月(诗人写诗,常以风月为题材,故常泛称写诗为咏风嘲月)
(6) 歌颂
含淳咏德之声盈耳。——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7) 又如:咏颂(歌颂);咏仁(歌颂仁德);咏德(歌颂高尚的品德)
名词
指诗歌等韵文作品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3 [陆丰腔] jun6 [客英字典] jun3 [台湾四县腔] jun3 [梅县腔] jun3 [宝安腔] jun3
◎ 潮州话:iong3(iòng) [揭阳、潮阳]uê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詠 | 爲命 | 云 | 庚三合 | 去聲 | 敬 | 合口三等 | 梗 | 庚 | ĭwɐŋ | yengh/hwa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