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勇
词语释义
威武勇猛。
指武勇的人。
武艺。
词语解释
威武勇猛。
《管子·五辅》:“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寻 文鸯 武勇,远惭 项籍 。” 宋 范仲淹 《奏乞指挥国子监保明武学生及令经略部署司讲说兵书》:“所贵边上武勇已著之人,更知将略,或因而立功,则将来有人可任。”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
指武勇的人。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二》:“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青州 益师又至,兼招诱武勇,不日众逾数万。”《明史·赵锦传》:“陛下尝募天下之武勇以足兵,竭天下之财力以给餉。”
武艺。
《南齐书·萧赤斧传》:“ 颖胄 好文义,弟 颖基 好武勇。” 清 梅曾亮 《艾方来家传》:“﹝ 艾方来 ﹞十五能属文。以文为势豪所辱,习武勇。於市中众辱豪。”
引证解释
⒈ 威武勇猛。
引《管子·五辅》:“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
唐刘知几《史通·暗惑》:“寻文鸯武勇,远惭项籍。”
宋范仲淹《奏乞指挥国子监保明武学生及令经略部署司讲说兵书》:“所贵边上武勇已著之人,更知将略,或因而立功,则将来有人可任。”
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 ﹞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
⒉ 指武勇的人。
引汉荀悦《汉纪·高帝纪二》:“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青州益师又至,兼招诱武勇,不日众逾数万。”
《明史·赵锦传》:“陛下尝募天下之武勇以足兵,竭天下之财力以给餉。”
⒊ 武艺。
引《南齐书·萧赤斧传》:“颖胄好文义,弟颖基好武勇。”
清梅曾亮《艾方来家传》:“﹝艾方来﹞十五能属文。以文为势豪所辱,习武勇。於市中众辱豪。”
武勇的网络释义
武勇 (香港漫画《神兵玄奇》中的角色)
武勇 (汉语词汇)
武勇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武 | 文甫 | 明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myox/miuu | mĭ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
)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2) 同本义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4) 勇猛;凶猛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5) 又如: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名词
(1) 勇气,勇力
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其勇过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 。如:乡勇;勇丁(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3 [宝安腔] jung3 [梅县腔] jung3 [海陆丰腔] rung3 [客英字典]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3 [客语拼音字汇] yung3 [陆丰腔] jung3 [东莞腔] jung3
◎ 潮州话:i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勇 | 余隴 | 以 | 鍾 | 上聲 | 腫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jĭwoŋ | jyungx/jv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