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鞲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臂鞲 ”。臂衣,古人用以套于臂上者。
《汉书·东方朔传》“ 董君 緑幘傅韝” 唐 颜师古 注:“韝,即今之臂韝也。” 唐 杜甫 《即事》诗:“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宋 苏轼 《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琵琶絃急衮《梁州》,羯皷声高舞臂鞲。”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帝德》:“ 鲁 人 李廷臣 ,顷官 琼管 ,一日过市,有 獠 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织成诗,取而视之, 仁庙 景祐 五年赐新进士诗也。” 明 杨慎 《各调犯七犯玲珑·四季闺情》套曲:“有信书难寄,无言泪暗流,宽腰带,脱臂韝,阑干划损玉搔头,何日再绸繆。” 清 赵翼 《奉和福总戎姬人到署之喜》之一:“将军威令肃如秋,时向霜天试臂韝。”
见“ 臂韝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臂鞲”。臂衣,古人用以套于臂上者。见“臂韝”。
引《汉书·东方朔传》“董君緑幘傅韝” 唐颜师古注:“韝,即今之臂韝也。”
唐杜甫《即事》诗:“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宋苏轼《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琵琶絃急衮《梁州》,羯皷声高舞臂鞲。”
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帝德》:“鲁人李廷臣,顷官琼管,一日过市,有獠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织成诗,取而视之, 仁庙景祐五年赐新进士诗也。”
明杨慎《各调犯七犯玲珑·四季闺情》套曲:“有信书难寄,无言泪暗流,宽腰带,脱臂韝,阑干划损玉搔头,何日再绸繆。”
清赵翼《奉和福总戎姬人到署之喜》之一:“将军威令肃如秋,时向霜天试臂韝。”
臂鞲的网络释义
臂鞲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ei
(1) ——见“胳臂”(
)(2) 另见
bì
名词
(1)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2) 胳臂
臂,手上也。——《说文》
肱谓之臂。——《广雅·释亲》
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
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
(4) 动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
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
(6) 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
(7) 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动词
(1) 放在胳膊上 。如:臂鹰(使鹰停在手臂上。即架鹰。引申为打猎)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3 [陆丰腔] bi3 pi6 [海陆丰腔] bi3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3 [客英字典] bi3 [梅县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4 [宝安腔] bi3
◎ 潮州话:b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臂 | 卑義 | 幫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pjeh/pieh | p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臂套。用革制成,用以束衣袖,射箭或操作时用
鞲,射臂决也。——《说文》
袒鞲蔽。——《史记·张耳陈余传》
董君绿帻傅鞲。——《汉书·东方朔传》
(2) 又如:鞲蔽(臂套);鞲扞(射箭用的皮臂套);鞲鹰(蹲在臂套上的苍鹰);鞲绳(拴住鞲鹰的绳子)
(3) 风箱 。如:鞲扇(皮扇);鞲鞴(活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鉤 | 古侯 | 見 | 侯 | 平聲 | 尤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ku/kou | kəu |